河北博物院前身為河北省博物館,1953年4 月成立于保定古蓮花池院內(nèi),1982 年搬遷到石家莊。2014 年6 月9 日擴建完成正式開放,同時河北博物院揭牌。
河北博物院建筑分為南、北兩區(qū),北區(qū)建于1968 年,外觀仿北京人民大會堂的廊柱式建筑,總建筑面積20028 平方米,建筑風格體現(xiàn)了鮮明的時代特點。南區(qū)為新建區(qū),總建筑面積33100 平方米。新建筑周圍環(huán)以高大的廊柱,與北區(qū)建筑的形制和主色調(diào)相呼應,體現(xiàn)了外觀新
穎、內(nèi)部實用、整體和諧、體現(xiàn)特色的總體要求。河北博物院總建筑面積53128 平方米,展覽面積22000 余平方米,建筑巍峨壯麗,南、北兩區(qū)和諧統(tǒng)一,是石家莊市標志性文化景觀。
作為河北省唯一的綜合性博物館,河北博物院擁有文物藏品15 萬件,其中一級品334 件,以滿城漢墓出土文物、河北古代四大名窯瓷器、元青花、石刻佛教造像、明清地方名人字畫以及抗日戰(zhàn)爭時期文物最具特色。
劉勝金縷玉衣——首次發(fā)現(xiàn)的規(guī)格最高、最完整的玉制葬衣
1968年于河北滿城縣陵山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長1.88米。按人體結(jié)構(gòu)比例制作。全套玉衣由各種形狀的玉片組成,玉片四角有孔,用金絲加以編綴,共用玉片2498片,金絲約1100克。與玉衣同時出土的有鑲玉鎏金銅枕和蓋塞九竅的配件,組成一套完整的葬玉。
玉衣也稱“玉匣”“玉柙”,是漢代皇帝和高級貴族死后穿用的殮服。
長久以來,玉衣只存在于歷史記載當中。直至1968年5月,人們在河北滿城陵山上意外地發(fā)現(xiàn)了西漢中山靖王墓。當棺槨的漆皮和朽木灰被全部清理,參加發(fā)掘的考古工作者不約而同地歡呼:“確實發(fā)現(xiàn)玉柙葬服了!”經(jīng)研究認定:這是中國考古乃至世界考古史上首次發(fā)現(xiàn)的,保存最完整的金縷玉衣。
希冀在玉的保護下走向永生的墓主,結(jié)局卻事與愿違。滿城漢墓避開了盜墓賊,但在時間、大自然和微生物的聯(lián)合作用下,玉衣主人劉勝的尸骸在金縷玉衣中腐朽成泥,僅剩幾枚殘齒和少量骨灰。
彩繪散樂圖浮雕——盛唐風格,國內(nèi)僅見
彩繪散樂圖浮雕1995年于河北曲陽縣西燕川村王處直墓出土,長136厘米、高82厘米。由15人組成,表現(xiàn)了樂隊吹奏表演的熱鬧場面。12名演奏者皆為女子,身著窄袖襦衫,長裙曳地,分前后兩排,所持樂器有箜篌、箏、琵琶、拍板、座鼓、笙、方響、篳篥、橫笛等。
唐代以胖為美。這幅彩繪浮雕散樂圖中的人物面容圓潤,體態(tài)豐腴,腰肢輕斜,衣帶飄飄,若有“羅薄透凝脂”之感,保留了唐代豐肥濃麗的風格。伎樂人物均簪有紅花,于烏黑濃密中顯現(xiàn)出一抹亮色,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活美艷,這是南北朝以來世風喜好的真實反映。所謂“風帶舒還卷,簪花舉復低”,正是圖中人物的寫照。圖中樂器的刻畫十分精細,為中國音樂史的研究提供了極其難得的形象資料。
錯金博山爐——裝飾華美的香爐“鼻祖”
1968年于河北滿城縣陵山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高26厘米。通體用金絲和金片錯出舒展的云氣紋。爐盤上部和爐蓋鑄出高低起伏的山巒。爐蓋上雕塑出生動的山間景色,神獸出沒,虎豹奔走。爐柄透雕成三龍出水狀,以龍頭擎托爐盤。當爐腹內(nèi)燃燒香料時,煙氣從鏤空的山形中散出,有如仙氣繚繞。
“四坐且莫喧,愿聽歌一言。請說銅爐器,崔嵬象南山。上枝似松柏,下根據(jù)銅盤。雕文各異類,離婁自相聯(lián)。誰能為此器?公輸與魯班。朱火然其中,青煙揚其間”。這首無名氏的古詩生動形象地描繪了“銅爐器”即博山爐的形制及作用。博山爐盛行于兩漢與魏晉時期,初期大都是素面銅爐,后出現(xiàn)錯金銀裝飾。其肇始起因于焚香習俗,漢武帝時,南海地區(qū)的龍腦、蘇合等香料傳入中原,這種樹脂類香料須制成香球或香餅置于爐中,下面承以炭火,用炭火的高溫將這些樹脂類的香料徐徐燃起。
作為香爐的“鼻祖”,博山爐工藝之繁,遠遠超過后來出現(xiàn)的五足或三足香爐。
紅藍釉花卉大罐——元瓷燒造的最高成就
1964年河北保定市永華南路小學元代窖藏出土。通高42.3厘米。罐體使用彩繪、鏤雕、堆貼等多種裝飾技法,共有11層紋飾。腹部作四組菱花形開光,開光內(nèi)鏤雕四季花卉和山石,枝葉用青花渲染,花朵和山石用釉里紅涂繪。青花色澤濃艷,釉里紅顏色純正,藍紅輝映,工藝高超,代表了元瓷燒造的最高成就。
青花和釉里紅是元代創(chuàng)新出的產(chǎn)品,青花開光鏤雕紅藍釉花卉大罐將青花和釉里紅兩種創(chuàng)新集于一身燒制。青花呈色濃艷,聚釉處有黑褐色“錫光”斑點,系使用進口的蘇麻離青料燒制而成,是研究進口鈷料的重要實物資料。
類似的元代青花釉里紅開光貼花蓋罐器物全世界僅存4件,其中兩件流失到國外,一件存放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河北博物院這件保存最為完整,是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完整的青花釉里紅極品。
參觀貼士:
如果時間充裕,推薦從三樓開始,自上而下參觀。
如果時間比較緊張,希望了解最具代表性的展覽,建議優(yōu)先參觀二樓的《戰(zhàn)國雄風—— 古中山國》《大漢絕唱——滿城漢墓》展覽,充分感受兩個“中山”的獨特魅力。
如果喜歡藝術并且側(cè)重體驗式參觀,一樓的《北朝壁畫》《名窯名瓷》和《曲陽石雕》最不容錯過,這里可以充分感受河北先民創(chuàng)造的輝煌藝術。
如果對先秦歷史興趣濃厚,想要了解河北大地悠久的歷史傳承,推薦參觀三樓的《石器時代的河北》《河北商代文明》《慷慨悲歌—— 燕國故事》和《慷慨悲歌—— 趙國故事》展覽,了解河北先民的文明發(fā)展歷程。
更多展品:
河北博物院基本陳列共9 個,展出文物共5000 余件(套)。分為歷史和藝術兩個系列。陳列內(nèi)容上至石器時代,下至近現(xiàn)代,記錄了距今200 萬年來河北連綿延續(xù)的歷史和人文發(fā)展脈絡。
除基本陳列以外,利用北區(qū)16 個臨時展廳,經(jīng)常舉辦各類臨時展覽,并逐步形成“中國故事”“這里是河北”“匠·藝”“歡樂暑期”等四大臨展系列。
《戰(zhàn)國雄風—— 古中山國》《大漢絕唱——滿城漢墓》陳列,是公眾最為熟知的兩個陳列。兩者分別展出文物1400件(套)和1605 件(套),分別體現(xiàn)縱橫捭闔的中山雄風、昂揚不羈的戰(zhàn)國精神,顯示高度發(fā)達的漢代經(jīng)濟和文化。錯金銀四龍四鳳方案、錯金銀虎噬鹿屏風底座、鎏金長信宮燈、透雕雙龍高鈕谷紋白玉璧等都是舉世聞名的珍寶。(人民日報中央廚房·N度生活工作室 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