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之聲訊 乘坐國內飛機航線時,起飛前乘客通常都會聽到,“請您關閉手機,包括具有飛行模式的手機,調直座椅靠背,收起小桌板,打開遮光板,我們的飛機就要起飛了”。這個提示,如今在有些航班上已經改了。近日,中國民用航空局網(wǎng)站發(fā)布了《機上便攜式電子設備(PED)使用評估指南》。指南提出,近年來根據(jù)中國國情,經過技術測試、規(guī)章修訂等一系列工作,認為開放機上便攜式電子設備使用的條件已基本成熟。
東航已經喊乘客“開機”,表示從今天(1月18號)起,在東航實際承運的航班上,乘客可以全程使用開啟飛行模式的手機。海航今天凌晨的跨零點航班中,乘客也已經可以使用開啟飛行模式的手機。國航則表示:正在進一步完善相關工作方案。那么,根據(jù)民航局的《指南》,用手機拍照、打電話、玩手游,以上哪項,今后乘客在乘坐國內航線時可能被允許呢?
去年,交通運輸部通過了對《大型飛機公共航空運輸承運人運行合格審定規(guī)則》(CCAR-121部)第五次修訂。這次修訂,根據(jù)機上便攜式電子設備(PED)的發(fā)展趨勢和國際上的研究成果,放寬了對于機上便攜式電子設備的管理規(guī)定,允許由航空公司對便攜式電子設備的影響進行評估,并制定相應的管理政策。
當時,民航局飛行標準司副司長朱濤表示,航空公司可根據(jù)評估的結果來決定在飛機上使用何種便攜式電子設備。原來政府是禁止的,現(xiàn)在它把這個權力交給航空公司來進行評估,民航局飛標司再制定相應的審核以及評估方法來接受航空公司的申請。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你們會看到中國的航空公司允許在飛機上使用相應的便攜式電子設備。
幾個月后的現(xiàn)在,朱濤說的這個“不久的將來”已經來臨。
海南航空表示,已針對便攜式電子設備開放工作,完成包括政策與操作流程修訂、機組人員訓練等。從1月18日起開放機上便攜式電子設備使用。中國國航則表示,正在進一步完善相關工作方案。
北京時間1月18日零點,東航有181班跨零點航班上的旅客已經成為該公司第一批在飛機上合規(guī)用手機的乘客。中國東方航空運管部副總經理張恩輝在接受中國之聲記者采訪時表示,可在飛行全程中使用具有飛行模式的移動電話和規(guī)定尺寸內的便攜式電腦或平板電腦、電子書、視/音頻播放器和電子游戲機等小型PED設備,但需打開手機飛行模式,關閉蜂窩移動通信功能。而不具備飛行模式的移動電話等設備,在空中仍然被禁止使用。
不過,您可能已經注意到了,這在“高空”玩手機,和在地面還是不太一樣,仍舊有所限制。而根據(jù)民航局的《指南》,在低能見度飛行階段和飛機疑似受到便攜式電子設備干擾,這些情況下,應禁止使用便攜式電子設備。
同時,另一個限制使用的情況就是,在空中應關閉便攜式電子設備的蜂窩移動通信技術,包括語音和數(shù)據(jù)。東方航空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馳告訴中國之聲記者,“對應到手機上就是手機4G、3G信號打電話、上網(wǎng)的功能。關閉了手機除了藍牙外的無線通訊功能(包括wifi和4G語音和數(shù)據(jù))的手機可以在飛機上使用?!?/p>
那么,如果現(xiàn)在可以這樣做,以前為何一定要在乘坐國內航線時全程關閉手機呢?
對此,《航空知識》雜志副主編王亞南表示,近些年,機載設備等有了進步,“一個是機載的導航設備,現(xiàn)在它對于抗電磁干擾的能力也在增強,因為設備在進步。另外,現(xiàn)在的手機它的輻射強度,包括信號的頻段也都變得更穩(wěn)定?!?/p>
在民航局的《指南》中提到,隨著無線通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社會公眾對飛機上使用便攜式電子設備特別是使用手機的需求越來越強烈。波音、空客等飛機制造商也在設計和制造環(huán)節(jié)考慮如何防止便攜式電子設備干擾。航空無線電技術委員會(RadioTechnicalCommissionforAeronautics,簡稱RTCA)先后發(fā)布行業(yè)標準,提出了航空器抗便攜式電子設備電磁干擾的技術規(guī)范,這也為進一步開放機上便攜式電子設備(PED)使用奠定了基礎。
王亞南在接受中國之聲記者采訪時稱,未來,能否提供“飛行中使用手機”的服務和飛行安全的保障,是航空公司需要衡量的重要內容。
服務要好,而安全更是基礎。目前,航空公司可根據(jù)其評估結果來決定在飛機上使用何種便攜式電子設備。一方面,要考慮某種便攜式電子設備對飛機通訊環(huán)境有多大影響,另一方面,需要評估某一架飛機自身抗干擾能力有多強。
對此,中國民航干部管理學院教授鄒建軍告訴中國之聲記者,評估相當復雜,“這一架飛機自身的抗干擾能力有多強?我們的機型有多復雜,還有從時間上講,有五年的飛機,有十年的飛機。當然還包括手機有多少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