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視那份過年的儀式感
2018-01-30 19:33:00 來源:人民網(wǎng)

在武俠小說里,綠林好漢、俠客英雄退隱江湖總愛說一句“金盆洗手”。是否真的用金盆洗了手未必可知,但是這四個字一出,一種儀式感極強的畫面便生于眼前,被儀式所賦予的莊重感和嚴肅感也隨之而生,比一句“我不再干了”要有說服力的多,令你再想挽留也不好輕易張口。而在影視作品里,當我們看到主角頗有儀式感地說一些話,參與一些行動時,往往知道后面的劇情也要有大事發(fā)生。這種儀式感,讓一些特殊的時間點變得不再普通,讓我們的生活在這樣的時間點會泛起波瀾。

如今春節(jié)將近,也往往是年俗等儀式感逐漸啟動之時。然而,現(xiàn)如今很多人,對春節(jié)、年俗的儀式感,重視程度仿佛在降低。

當春節(jié)走過幾千年的歷史,來到這個物質升級、觀念多元的時代,對于年的理解的確會產生一些變化,尤其是都市生活對我們傳統(tǒng)年節(jié)思維的重新塑造。身居高樓大廈,殺豬宰羊賀新年的年慶場面定是難見;講求安全環(huán)保,爆竹聲聲辭舊歲也不未必適合今日之都市春節(jié);貼窗花、掛年畫也總覺與時尚新潮的室內裝修不搭,莫不如不貼不掛。于是乎很多人感慨,年味愈淡。加之奔波忙碌的生活壓力,走親戚、發(fā)紅包、赴飯局讓人感覺疲憊不堪,索性“一走了之”,出門游玩,圖個清凈自在。

年在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意義和理解。用自己舒服的方式去選擇一個合適的過年方式,是每個人的權利。只是,如果因感覺不到年味、“怕麻煩”,就對過年這件事不上心、“佛系”處理,甚至將春節(jié)假日只當是一次普普通通年假的時候,無形中便在遺失掉一些值得珍視生活印記。比如,那份春節(jié)難得的儀式感。

在童話《小王子》里,小王子問狐貍:“儀式是什么?”狐貍回答:“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睂ξ覀兌?,在一年三百余天的歲月里,也應該有那樣一段特殊的時光與其他時刻不同,值得用心、特殊地度過。在中華文化的幾千年的歷史傳承里,春節(jié)便是這樣一個時刻。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凍豆腐……”貼對聯(lián)、掛福字,做湯圓、包餃子,過年前的各項“忙年”置備,過年中的守歲年宴,走親“串門”,本質上都是在為這段特殊的日子賦予與眾不同的“儀式”內涵。畢竟房何時都可以掃,北方的餃子、南方的湯圓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親戚往來平常日子也能找機會相聚。但是在這樣一段特殊的日子,我們要將這些看似平常的行為集中起來,就是想為這樣的時間點增添一些不同尋常的意義。所謂的過年的喜慶,很大程度上正是我們點滴的“儀式感”烘托起的。

我的一位朋友,每年都堅持給親近的友人手寫祝福賀卡。這項行為看似辛苦,卻讓他更深體會到過年的喜悅和對友人祝福與思念,每一位收到賀卡的人也會收到暖心的感動。我家的一位鄰居老人,堅持幾十年手寫春聯(lián)。在他看來,這份飽含墨香、親力創(chuàng)作的福聯(lián),更讓他感覺到濃濃的年味,春節(jié)的快樂。

因此,當我們覺得年味愈淡時,不妨想辦法自己制造一點年味,未必放鞭、送禮才能體現(xiàn)年味,許多用心經營的“小儀式”也能讓人感到豐盈的喜氣。擔心應酬酒桌、紅包往來繁瑣疲憊時,不妨和家人親友定個新“規(guī)矩”,倡議新風氣,從簡從心的相聚或許更利于情誼相敘。但最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因噎廢食或生怕“麻煩”而放棄這些應有年節(jié)儀式。未必要說這是對傳統(tǒng)節(jié)慶風俗尊重與傳承這樣的宏闊道理,哪怕只是為讓我們新的一年,有一個“像模像樣”、不同尋常的開始。(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文藝九局)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