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凍而復蘇”的秘密找到了,“冷凍人體再解凍”或可實現
2023-02-23 15:45:00 來源: 長江日報

《流浪地球》中憧憬的“冷凍人體,到未來再解凍”科幻場景,也許能逐步逼近現實。

同樣一種魚,長在東北就可以結冰也不死,長在海南一冷就活不了。2月21日,中國科學院水生所何舜平研究團隊發(fā)表最新成果,他們發(fā)現了一種生活在高寒地區(qū)的叫做“葛氏鱸塘鱧”魚類過冬時的抗凍保護劑,這為醫(yī)學上的抗凍保護劑研發(fā)提供了參考。

葛氏鱸塘鱧。

大自然很奇妙,在一些不適宜生命生存的寒冷地帶,動物們會進化出各種越冬的方法。除了遷徙外,恒溫動物們大多會采取冬眠的方式,而那些無法調節(jié)體溫的變溫脊椎動物會躲避在棲息地冰凍層下相對溫暖的區(qū)域,還有少數會產生抗凍蛋白,避免體液結冰,哆哆嗦嗦硬抗過冬天;或者忍受體液結冰,身體凍成“冰塊”,靜靜躺在天然大冰箱里安然越冬,等待第二年的春天融化復蘇。為什么凍僵而不死亡,還能復蘇,其背后的復雜適應性進化遺傳機制目前仍不清楚。

葛氏鱸塘鱧主要分布于俄羅斯遠東地區(qū)、朝鮮半島北部、日本,以及我國遼河、黑龍江、松花江等水系。因能凍而復蘇,也被稱為“還陽魚”。葛氏鱸塘鱧與近親海南新沙塘鱧約在1500萬年前才分化,天南地北的生活讓它們的基因也有很多不同。兩種進化樹上緊挨著的魚類,一個生活在高寒地帶,一個生活在熱帶地區(qū),它們因適應環(huán)境而產生的基因差別,可以解開“凍而復蘇”的謎團。水生所何舜平研究團隊對這兩種魚開展了比較基因組、轉錄組和代謝組學分析。

科研人員從結冰耐受的角度研究發(fā)現,相較于海南新沙塘鱧,葛氏鱸塘鱧具有更快的蛋白進化速率,而且與低代謝、細胞壓力反應、細胞骨架穩(wěn)定性、抗凍保護劑的合成與跨膜轉運以及神經傳遞的相關基因發(fā)生了大量變異,并在結冰前期、結冰期和復蘇期呈現出不同表達模式。這些變異以及協同的表達調節(jié)可能是葛氏鱸塘鱧能夠“凍而復蘇”的重要原因。

A結冰期的葛氏鱸塘鱧。B復活期的葛氏鱸塘鱧。

代謝組學對抗氧化應激反應有關的多種代謝物含量變化的分析表明,在冰凍期和復蘇期,多種抗氧化劑明顯增加,氧化應激標志物含量明顯下降,或是葛氏鱸塘鱧“冰凍-解凍”過程中維持細胞穩(wěn)態(tài)的“絕招”,有效避免細胞凍傷、凍死。

之前研究已知,動物界進化出的抗凍保護劑主要成分是積累的小分子物質。葛氏鱸塘鱧在冰凍期組織內含量最高的小分子代謝物是葡萄糖、肌醇和甘油以及顯著增加的阿拉伯糖醇和天冬氨酸,這些成分可能就是其抗凍保護劑的主要“配方”。

本研究由博士畢業(yè)生姜海峰(現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教授)等人完成,青年研究員楊連東為最后通訊作者。

(長江日報記者周劼 通訊員孫慧)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