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華香檳 記者胡義華)大學同窗四年,住在同一寢室。一起吃飯,一起上課,一起參加比賽,武漢紡織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兩名大四女生林佳穗和趙風健,已經是一對形影不離的“姐妹花”。昨天,她們共同發(fā)明的多功能足膜襪,拿到國家實用新型專利,獲得老師和同學們點贊。
多功能足膜襪是一款十分獨特的產品,足膜主要貼在腳后跟部分,使用防水透氣層和粘合劑,安全環(huán)保;采用特殊布層,保濕能力強;表面結構使用凸凹不平的棉布,柔軟舒適且防滑。與普通的帶上硅膠環(huán)的襪子一起配合使用,穿襪子時就可以隨手放進一片,很好的解決了市面上其他同類足膜產品療效時效短、透氣性不好、使用不便、易滑等一系列問題,相比較而言,更日常、更方便、更環(huán)保,實用性更強。
從她們大二下學期想法產生,到市場調研、做出模型、申請專利、最終專利獲批,經歷了近一年半的時間。期間,她們拿做出的初步模型參加了“第四屆溢達杯全國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獲得校級二等獎。
當談到創(chuàng)意靈感來源時,林佳穗表示,“《非制造學》是我們最重要的一門專業(yè)課,我們的專業(yè)老師張如全教授非常注重產品的實際應用,經常在課堂上跟我們講一些最新、最前沿的新型產品。作為一名喜歡看代購朋友圈的女生,有一段時間,我發(fā)現一款足套、去死皮的足膜產品十分火爆,想到冬天很多人會出現腳后跟龜裂的情況,十分好奇,經常跟同寢室關系比較好的趙風健交流想法。”
在反復交流討論之后,林佳穗和趙風健將想法告訴張如全教授,得到張教授的肯定和鼓勵。二人便開始做市場調研,看文獻,了解已有專利;上淘寶等購物平臺搜集同類產品資料,看用戶使用感受,總結出市場上現有產品存在的問題,想出解決方案;完善自己的想法和設計,想出自己設計的產品可能存在的問題,再想辦法解決。
回憶起當時遇到的難題,趙風健說:“剛開始,我們局限于用非制造布做出完整的襪子形狀,但是發(fā)現不能與腳完全貼合。后來我們決定采用普通的襪子,重點做腳后跟部分。但是發(fā)現精華液容易溢出來將襪子打濕,易滑還不透氣。于是我們想到調整精華液多少、濃稠等各種方法,依然不可行。我們找到張老師幫忙,剛好他有畢業(yè)生設計作品中用到了硅膠,便建議我們試試。后來在畢業(yè)生學長張博亞的幫助下,我們解決了這一難題。”
“其實,能拿到這個專利,多虧了我們張如全教授的指導。”林佳穗和趙風健表示,張老師平時很忙,所以總會抽出午休的時間來指導我們,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平均每周要去辦公室找他一兩次,他都很耐心的幫助我們。我們參加比賽期間,在qq上給他我們做的qqt,不管忙到多晚,他都會認真的修改、批注、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