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昆山檢驗檢疫局對去年下半年以來檢出的49批次、600公斤不合格進口食品進行了集中焚燒銷毀處理,并邀請貨主和媒體記者現場見證。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人青睞進口食品,但這4批干面包微生物超標,這兩批綠茶沒有生產日期,給食用者帶來安全隱患。而這批新西蘭果汁超范圍添加維生素C……”昆山檢驗檢疫局食品檢驗監(jiān)督科鄭光華科長向媒體介紹說,這些不合格食品包括面包、紅茶、調味品、牛軋?zhí)?、巧克力、方便面、葡萄酒、啤酒等數十個品種,不合格原因主要為菌落總數超標、違規(guī)添加食品添加劑、缺少生產日期、未取得準入許可、標簽不合格等。
檢驗檢疫人員提醒,進口食品并非百分之百安全,消費者在選購進口食品時要注意4個方面。一是關注權威機構的公告和媒體報道,列入問題產品名單或有風險警示的產品請勿購買;二是查看進口食品包裝上有無合格的中文標簽;三是檢查進口食品的包裝是否完整,外觀性狀是否正常;四是可向經營單位索取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并核對品名、規(guī)格、生產日期、有效期等內容。自2011年以來,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食品農產品進口國,檢出的不合格產品也呈上升趨勢。今年上半年江蘇口岸共檢驗檢疫進口食品1.2萬批、307.6萬噸,其中檢出不合法合規(guī)、未準入境食品63批、2265.3噸,涉及添加劑、品質、標簽、獸藥殘留、微生物等11類不合格項目。據悉,昆山近年來隨著進口食品貿易類企業(yè)集聚,已成為區(qū)域進口商進口食品通關的首選之地,為保障進口食品安全,昆山檢驗檢疫局深化進口食品樣板區(qū)建設,加強產品風險評估、科學抽樣、嚴格備案,強化事中、事后監(jiān)管,有效防范了不合格食品的入境。在加快通關速度的同時,以集中存放、統(tǒng)一處理的方式,防范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