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聯合新聞網7月5日報道,臺灣地區(qū)今年水果盛產,繼香蕉、鳳梨價格崩跌后,本月起進入產季的紅龍果,果農憂心量大價跌的噩夢恐怕要成真!
島內最早采收的屏東縣恒春半島產品,上月頂級品送臺北果菜市場拍出每公斤75元(新臺幣 下同 1新臺幣約合人民幣0.2元 觀察者網注),之后一路下跌到35至40元(約合人民幣8.5元)的低價,有果農看壞市場決定棄收止血。
“頂級品拍賣價低到35至40元,根本是種辛酸的,干脆棄收止血!”屏東縣車城鄉(xiāng)果農王愛玲說,她們重視品質,田間管理和用肥都采最高標準,付出的人力照顧成本不算,頂級品賣這個價,次級品更低到每公斤20元,聽到都快昏倒;要支付運銷費外,雇工采收日薪1300元(約合278元人民幣),不敷成本,還不如棄收。
“量大價跌的噩夢終于成真,前幾年就提醒農友,千萬不要一窩蜂!”車城鄉(xiāng)農會總干事林茂盛說,紅龍果七年前種的人少,當時可賣出每斤百元,比種洋蔥和稻米好太多,農友視為高價值經濟作物紛紛跟進,但50公頃栽植面積遠遠不如中南部主要產品,加上沒有外銷市場,今年終于嘗到量大價跌的苦果,不少農友被嚇到,考慮改種其他作物。
滿州鄉(xiāng)農會近年也推廣栽植紅龍果,但先有臺灣獼猴入侵劫食,接著碰上量大價跌,有果農苦笑說:賣也是虧,也不必費心采了,就讓獼猴盡情享用吧!滿州農會干事陳清木說,自已建立網絡品牌宅配的農友,頂級品每臺斤賣出70元的好價,不受市場價格波動影響;也呼吁農友“聰明種”,以燈照法避開產季,調配至1至4月出貨,市場奇貨可居。
屏東恒春半島各鄉(xiāng)鎮(zhèn)傳統(tǒng)市場,最近隨處可見俗俗賣的紅龍果,讓消費者驚訝;恒春鎮(zhèn)陳姓水果攤商說,剛進入產季就碰上大量,一般品每臺斤20元已是超低價,以之前香蕉和鳳梨的經驗來看, 還會再低。
針對臺灣水果滯銷,國臺辦發(fā)言人馬曉光此前表示,臺灣民進黨當局限制兩岸交流,使得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方方面面的成果受到損害,必然傷害臺灣同胞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