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蔬菜、反季節(jié)蔬菜相信大家已經都不陌生了,它的出現滿足了人們可以在不同季節(jié)吃到喜歡蔬菜的需求。但近年來關于大棚蔬菜的爭議也很多,其中有一項就是關于農藥殘留是否超標率高?下面我們就這個話題給大家分析一下。
一、大棚蔬菜農藥殘留檢測合格率高
大棚蔬菜、溫室蔬菜也叫保護地蔬菜,專業(yè)的叫法是設施栽培蔬菜。因有研究表明,同等環(huán)境條件、同等面積下,與露天栽培蔬菜施用同等數量的農藥,設施栽培蔬菜上的農藥降解速率明顯慢,殘留時間明顯長,超標風險比較大,由此被一些人推斷為設施栽培蔬菜農殘量普遍高于露天栽培蔬菜。其實并非如此。比較2015年以來全省大棚蔬菜和露天蔬菜農殘檢測結果,農藥殘留量都比較低,對照國家殘留限量標準,合格率都在98%以上,不合格率都小于2%,相互之間合格率和不合格率沒有明顯差異,即設施栽培蔬菜農藥殘留量不比露天栽培大。
二、大棚蔬菜農藥殘留合格率高的原因
一是設施栽培不利于一些病蟲害的發(fā)生,導致病蟲害發(fā)生種類和程度并不一定比露天栽培多和重。栽培設施大部分是在反季節(jié)利用,特別是在冬季,顯然不利于一些害蟲如菜青蟲、煙青蟲、白粉虱等發(fā)生危害,沒有害蟲,無疑就會減少殺蟲劑的使用,殺蟲劑殘留超標的風險大大降低。也有一些設施是在蔬菜正常生長季節(jié)使用,主要目的是為了減輕病害發(fā)生和太陽灼傷,如蘆筍正常生長季節(jié)使用避雨設施,能大大減輕莖枯病的發(fā)生,實際上這種設施的應用已成為一個綠色防病措施,能很好地替代防治莖枯病農藥的使用,降低相應殺菌劑殘留超標的風險;
二是大面積開發(fā)并推廣了一大批化學農藥替代技術。多年來,針對設施栽培蔬菜病蟲害,有關方面開展了大量的攻關研究,形成了高效配套的防控技術,既有效控制了病蟲害危害,又減少了大量化學農藥的使用。如控制種苗、土壤病蟲害發(fā)生技術,主要有種苗消毒、防蟲網及高溫悶棚技術等。又如生長期間控制病蟲害發(fā)生技術,主要有基質栽培技術、膜下滴灌技術、多層覆膜技術、生物防治技術等。這些技術極大地減少了化學農藥的應用,有的設施栽培蔬菜其用藥量僅是原不使用化學農藥替代技術的五分之一,卓有成效控制了化學農藥殘留量;
三是使用的化學農藥種類和劑型減少了在蔬菜上沉積。大部分設施栽培特別是反季節(jié)設施栽培,因光照不足、降低濕度有困難,一些病害如灰霉病、葉霉病等確實比露地嚴重,為了既控制病害,同時又不因噴藥液增加設施內濕度而加重病害發(fā)生,殺菌煙霧劑、超低容量噴霧器得到大量應用,在很好的發(fā)揮熏殺作用的同時,由于藥液直徑小,飄移多,沉降少,減少了蔬菜上的沉積量,從而降低了農殘超標的風險。
三、蔬菜農藥殘留將越來越少
盡管人們花了大量精力,研究化學農藥的替代技術,但就目前而言,完全不使用化學農藥的情況下還能保證農作物高產穩(wěn)產是難以做到的,在一些病蟲害防治上使用化學農藥仍是重要手段。但科學規(guī)范使用化學農藥技術正在深入普及,特別是近年來從國家層面到各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工作機構及生產者,秉持“減肥、減藥”的綠色防控理念,推動了使用的化學農藥不斷朝高效、低毒、低殘留方向發(fā)展,病蟲害防控技術不斷朝生物、物理、生態(tài)等綠色集成技術方向發(fā)展??梢詳喽ǎ窈筠r藥殘留將會越來越少,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將會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