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食堂供貨商 成都寫字樓現(xiàn)不明身份人員兜售次等海鮮
2018-08-08 11:36:00 來源:四川在線
“自稱是單位食堂供貨商,上到辦公室來低價處理多余冷凍海鮮,沒想到買回家一煮,發(fā)現(xiàn)帶魚都是尾巴部分,海參疑似假的,對蝦肉質也不新鮮,現(xiàn)在腸子已悔青。”8月7日,四川在線收到網(wǎng)友小花爆料:天太熱,騙子瞄準了寫字樓!她提醒,上班族千萬小心別再中招。
  網(wǎng)友小花提供的“義務推銷”聊天截圖和敘述當時經過的微信聊天截圖
  以為撿了大便宜 還幫著“供貨商”義務吆喝
  “上周五(8月3日)中午,同事們都忙著下樓吃飯,我看到一個陌生男子在辦公室門廳叫賣海鮮,自稱是負責給食堂送海產品的供貨商,送貨后還剩下一些海鮮,因為天氣太熱,不想再拉回去,打算便宜出售給員工。”說起買到次等海鮮的經歷,小花又好氣又好笑:“原本40塊錢一盒(8只)的對蝦,100塊錢4盒,帶魚也挺便宜,還有海參,都比市面上便宜不少,我滿心以為撿了大便宜。”
  打眼一看供貨商展示的部分海鮮,覺得品相還不錯,小花二話不說買了300元的海鮮,見供貨商挺實誠,還幫著在工作群里“義務推銷”了一番,“同事們都是幾盒幾盒的買,很快就幫忙‘解決’了近2000塊錢的海鮮,對蝦銷量最好,很快就售罄了,有兩個同事沒買到,還很懊悔。”
  海參可能有假 一袋帶魚全是尾部
  下班后,小花喜滋滋將海鮮帶回了家,分了些給家人,自己留了幾袋帶魚,第二天是周末,在家做飯解凍了一袋,發(fā)現(xiàn)竟然都是魚尾巴,但當時她還沒想到這批海鮮都有“問題”,這是以為自己有點倒霉,挑了袋尾巴。
  比小花更早發(fā)現(xiàn)海鮮有問題的是她同事毛豆,他聽到小花的“吆喝”后,買了幾盒海參,晚上拿回家一泡,當即發(fā)現(xiàn)與自己之前在超市購買的海參不同,一下就明白“上當了”。
  在毛豆的提醒下,購買海鮮的同事們紛紛控訴,要么海參有問題,要么對蝦肉質不新鮮,小花哭笑不得:海參拿去孝敬了外婆,當晚就下了肚,問外婆是否口感有異,外婆只道,“比平時吃的口感更細膩。”

  “供貨商”系北方口音 此前多地現(xiàn)相似套路
  但以給單位送貨順帶推銷次等海鮮的套路,并不是首見。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搜索“推銷海鮮騙局”,便有多起事件。
  2013年11月,新疆庫爾勒市有市民爆料,一名操山東口音的男子抱著箱子到單位,自稱是給樓上一家單位送海鮮,還剩下一些沒賣完,低價賣。該市民和同事花了1780元購買了剩余的螃蟹、皮皮蝦和“鯧魚”,不料煮了以后,發(fā)現(xiàn)螃蟹、皮皮蝦幾乎沒肉,只剩空殼,“鯧魚”是價格便宜得多的刀鯧魚,再看外包裝,上面只寫著商品的名稱,再無其他任何標識,屬“三無產品”。
  2015年5月,湖北武漢一位網(wǎng)友在當?shù)卣搲l(fā)帖:單位來了2名山東口音的男性,稱給隔壁樓送海鮮,剩了2箱,有海參、皮皮蝦,青蟹,不想帶回去,打算便宜賣,看有沒有人要。網(wǎng)友想著家里有老人,就買了一盒海參,190元10只。因為沒吃過,聽說有假貨,結果上網(wǎng)一搜“真假海參”,就搜到了類似案例,心里很不是滋味。
  2016年4月,江蘇蘇州一位網(wǎng)友在當?shù)卣搲l(fā)帖:一名河北滄州男子自稱是單位某家物流的,從連云港帶海鮮準備送給他孩子的老師,因為便宜就帶多了,問單位的同事要不要。一共有3種海鮮:皮皮蝦、梭子蟹和海鯧魚,雖然都是冰凍的,但個頭很大,價格也很便宜,很多同事都買了,還有同事買了送人,最多的同事一人買了近千元海產品,累計單位同事買了上萬元。網(wǎng)友稱,晚上有同事拆了包裝才知道有問題,說騙子推銷的海鯧魚其實是刀鯧魚,幾元一斤,一般用作魚類的飼料,皮皮蝦基本都是空的,表面看沒問題,但冰化了里面都是小的碎的,蟹也是一樣,最后大家都不敢吃。
  回憶當時購買海鮮的細節(jié),小花的同事小慧稱,她是支付寶轉賬給所謂“供貨商”的,對方賬戶顯示名字是“趙勇”。“他自稱是大連人,要趕緊賣完海鮮好坐飛機回去。”幾位購買者也都確認“供貨商”說北方話。
  江蘇蘇州網(wǎng)友買到的次品海鮮
  寫字樓里騙局多多 還要小心順手牽羊
  寫字樓都有門禁系統(tǒng),賣次等貨的外人怎樣突破門禁呢?
  小花公司的物業(yè)負責人解釋,破解辦法其實不少,尋找各種出入口,因為總會有個別員工安全意識不強,打開門后未隨手關上,就這樣大搖大擺進了辦公區(qū)。
  如若碰巧所有門禁都緊閉,他們也不會知難而退,可以尾隨員工進入;或簡單粗暴直接敲門,假稱自己是隔壁單位或部門新來的員工/實習生,要不就是應邀來找某人的,等等。
  物業(yè)負責人介紹:他們可能自稱是送水的,收報紙的,甚至是給食堂送貨的。他們可能會說手頭有少量沒有賣出去的海鮮,將以低于市場的價格進行處理,而有了單位員工食堂的信用背書,可能很多人都會心動。
  有時候,小偷騙子們還會深挖“產業(yè)鏈”,員工桌上的手機、錢包等貴重物品,順手牽羊的事情對于他們來說,不做白不做。
  律師提醒:不要輕易購買無任何標識的商品
  在寫字樓里賣假貨、賣次品或者偷東西,是否觸及法律?四川英濟律師事務所律師陳逢逢回答:這類行為,輕則違反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嚴重者則觸犯我國《刑法》,構成犯罪。
  遭遇這類事件要怎么辦?陳逢逢回答:可立即報警,由公安機關依法進行調查和處理。
  此外,陳逢逢提醒廣大市民:一則不要輕易購買無任何標識尤其是質量標識的食品或商品:二則,寫字樓等公共場合,非食品或商品的合法銷售場所,寫字樓管理和運營方應禁止這類人員進入或禁止這類行為;三則,寫字樓運營方和在寫字樓工作的相關人員,也應提高安全防范意識,如發(fā)現(xiàn)有物品被盜或可疑人員出入,應盡快報警并保存證據(jù)。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