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含蛋白質、多糖和鈣、磷、鐵等元素以及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還含磷脂、固醇等營養(yǎng)素,被譽為“菌中之冠”。這個季節(jié)里,來盤涼拌木耳讓人倍感愜意。
這兩天,“木耳打藥”的視頻在朋友圈里瘋傳。視頻中的人在一片木耳地里打藥。他聲稱,需要打好幾種藥,比如農達(除草劑)、殺蟲劑還有激素等等,一年至少打兩次藥。并表示自己不會食用自己種植的木耳。
視頻一出,引起很多網(wǎng)友的恐慌。那么,木耳真的需要打農藥嗎?以前吃的對身體有沒有危害?還能安心吃木耳嗎?快一起來看看。
視頻中給木耳打藥是否存在?
首先,視頻中所體現(xiàn)的正在噴灑除草劑-農達。農達即草甘膦,是一種有機磷除草劑,也是目前應用最廣的除草劑,其毒性低,容易降解,在動物體內不蓄積。在試驗條件下對動物未見致畸、致突變、致癌作用。因此不太可能造成明顯的健康危害。
但是視頻中農戶直接將除草劑噴灑在木耳上,這是違規(guī)使用除草劑,是違法行為,而且木耳對化學藥劑十分敏感,噴灑除草劑對木耳的生長有明顯的負面作用,容易致畸形耳。
在木耳種植過程中一般會在覆蓋地膜之前提前除草,地面全部覆蓋地膜后黑木耳菌袋才會進場排袋。排袋后靠黑色地膜和前期除草劑藥效即可有效阻止雜草生長,無需噴灑除草劑。
其次,木耳的蟲害并沒那么多。如果是在大棚環(huán)境,完全可以不用藥物。木耳殺蟲的正常方式是干濕交替的物理方法,陽光自然照射也能實現(xiàn)殺蟲。即使發(fā)生了蟲害,只需將菌棒上的木耳曬干,降低木耳含水量,蟲害自然消失。
視頻中還提到使用“激素”。這里的激素應該指的是“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不能過量使用。隨意加大用量或使用濃度,不僅不能促進植物生長,反而會使其生長受到抑制,嚴重的甚至導致葉片畸形、干枯脫落、整株死亡。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可能用于瓜果種植上,在木耳種植過程中一般不使用它。
所以,該視頻真實性有待考證,我們要客觀理性地看待木耳,不要被網(wǎng)上的謠言所誤導。
木耳到底要不要打農藥?
國家是允許給木耳、蘑菇等食用菌打農藥的,所以大家不要聽到農藥就過分擔憂。只要規(guī)范使用,是國家允許在食用菌上使用的農藥,農藥殘留不超標,那么食品安全是有保障的,農藥是可以使用的。
目前我國在食用菌上登記的農藥有氟蟲腈等十個產品,生產過程中可以使用的大概有20種。此外,我們要明確農藥殘留和農藥殘留超標的區(qū)別,在食物中檢測到農藥殘留并不意味著這些食物就有害健康,拋開了農殘的量和控制標準談危害,完全沒有意義。
木耳還能吃嗎?
目前人們食用的木耳農殘超標的機率與種類相對較少,而且農藥本身在木耳栽培過程中、收獲后的晾曬過程中、儲存期間會部分降解。
在食用前,充分泡發(fā)并換幾次水,然后焯水,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農藥的殘留,因此我們不必過分焦慮。
食用菌存在哪些食品安全風險?
1. 重金屬超標
食用菌除了農藥殘留,還有重金屬、二氧化硫等殘留風險。
食用菌有富集重金屬的能力,當培養(yǎng)基或土壤中有足夠的重金屬供它來富集,就可能會發(fā)生重金屬超標。食用菌中重金屬含量的高低跟環(huán)境有很大關系。
所以,在人工培養(yǎng)食用菌時,通過控制環(huán)境中的重金屬,能降低食用菌中可能的重金屬含量。
2. 鮮木耳吃不得
鮮木耳中含有一種光敏性物質卟啉,這種物質能夠隨血液分布到人體皮細胞,受太陽照射后,可以引發(fā)日光性皮炎,暴露皮膚容易出現(xiàn)疼、癢、水腫等,甚至局部壞死。
而且這種有毒光感物質還易被咽喉黏膜吸收,導致咽喉水腫,嚴重者甚至會因此發(fā)生呼吸困難,危及生命。所以吃木耳不要圖新鮮,不是所有東西越新鮮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