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秋節(jié)。月圓之夜,市民如往年一樣賞月、吃月餅,而每逢中秋節(jié)前,也是回收月餅券的黃牛格外忙碌的時候。而今年中秋有新情況,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今年回收月餅券的黃牛和出售月餅券的市民都不多,黃牛更是直言月餅券遇冷,“買月餅券的人越來越少,送禮的人也少”。相比月餅券,黃牛今年盯上了大閘蟹券,如北京市場上黃牛五折買入,八折賣出,能賺不少。
“月餅券”的衰落,非今日始。自從幾年前中央出臺“八項規(guī)定”之后,月餅作為禮品的流通率已大大降低,國企或政府部門的月餅訂單幾乎為零,一些地方的高級酒店月餅銷售量同比大降一半以上。市場規(guī)模縮小,生產(chǎn)廠商自然會減少產(chǎn)量,尤其是減少月餅票的數(shù)量,市場上月餅票流通量減少,黃牛的生意自然不好做。
如今門庭冷落,不少黃牛都會懷念過去“空手套白狼”、賺得盆滿缽滿的日子。月餅票的流通,本來就是挺奇葩的一件事。以往月餅生產(chǎn)廠家發(fā)售月餅票,以每張100元計,黃牛50元買入,60元賣給下家,然后廠家再從下家那里回購,黃牛、下家各賺10元,廠家什么都沒生產(chǎn)就凈賺30元。假如發(fā)1000張月餅票,廠家就凈賺3萬。那么吃虧的是誰呢?當然是掏錢買月餅票的單位。假如這些單位是民企、外企還好說,花的是老板的錢;假如是國企掏錢,原本屬于員工福利的月餅票,變成了黃牛市場上的流通貨、期貨,那么就有造成國有資產(chǎn)流失之嫌。加上過去市場上標價近乎荒謬的“天價月餅”“奢華月餅”層出不窮,其中涉及多少利益“貓膩”,想想都令人不寒而栗。
另一方面,中秋月餅回歸它的本來面目,除了政策使然,正如黃牛們敏銳覺察到的,也有觀念變化的因素。隨著飲食健康觀念漸漸深入人心,高糖高熱量的月餅(尤其是廣式月餅),自然越來越不受待見。自家人按照傳統(tǒng)吃吃月餅應應景也就算了,如今送禮不如送健康,你拿個不健康食品去送人……好像有點不夠fasion(時髦)?如此,為何月餅券滯銷而大閘蟹券好賣,就自然可以理解了。
月餅券不再瘋狂,我想是社會大眾所樂見的情形。如今市場豐富,消費觀念多元,舌尖上的欲望、基本物質(zhì)需求的滿足,還有人際交往的陳規(guī),漸漸被重視精神追求、講求實際,禮尚往來重心思而不是重價格的時代新風所代替。君不見,這幾天大家把品嘗月餅的陣地搬到了朋友圈、微信群里,月餅制作有什么新花樣,怎么吃才更健康,切磋食經(jīng)、分享健康貼士……這都拓寬了傳統(tǒng)節(jié)慶飲食文化的內(nèi)涵和表現(xiàn)方式。月餅是拿來吃的,是拿來談?wù)摵头窒淼?,而不再是拿來炒的;企業(yè)按實際需求來派發(fā)員工福利,人們不再羨慕,甚至是鄙視偏離實際價值“天價”商品,這也是社會進步的一大表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