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在超市里,這種商家宣稱“性價比高、營養(yǎng)健康”的食用油曾經非常流行: 瓶身是綠色的,名叫“橄欖××油”,包裝上綠色的橄欖非常醒目,價格比純橄欖油便宜不少,但比純××油要貴不少。
不過,如今在超市,已經很難再找到它們的蹤跡,原因是:各地職業(yè)“打假人”盯上了它們。他們穿梭于各大超市大批采購,以該類食品標簽強調了橄欖油,卻沒有標明含量,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為由,依據《食品安全法》相關規(guī)定要求商家“退一賠十”。不賠就起訴,結果多是商家敗訴,單起訴訟賠償金額少則數千元,多則幾十萬元。
請看大數據
中國裁判文書網資料顯示2015年以來該網公示的針對“橄欖××調和油”標簽問題要求廠商“退一賠十”的訴訟共有682起(含一審二審)(截至9月27日)。
按訴訟地域來分
訴訟數量前7位分別為:北京市(173起)、四川(66起)、廣東(60起)、河南(47起)、浙江(40起)、江蘇(36起)、黑龍江(25起)。
后六位分別為:吉林、甘肅、云南,均為1起,上海、江西、山東、重慶均為5起。
從涉及品牌來看
“多力”的最多,達235起
第二名是“金龍魚”,113起
第三名是“西王”,70起
682起訴訟中
被起訴的經營者
九成多是超市
其中涉及家樂福的有48起
涉及物美的有45起
涉及永輝的43起
涉及華潤的30起
涉及沃爾瑪的17起
涉及歐尚的17起
涉及大潤發(fā)的17起
涉及人人樂的16起
從判決書內容來看
索賠者的身份均受到商家質疑
幾乎全是職業(yè)“打假人”
有的涉及的訴訟
甚至多達有數十條
如,29份判決書涉及職業(yè)“打假人”金鵬
15份判決書涉及職業(yè)“打假人”劉艷清
13份判決書涉及職業(yè)“打假人”陳佳欣
從勝訴情況來看
2017年 北京市
19份終審判決書中
有17份判決超市經營者敗訴
職業(yè)“打假人”打此類官司的勝訴率如何?小編從上訴682份判決書中,共檢索到2017年北京市法院系統(tǒng)作出的19份終審判決書。其中,17份判決書判決顯示,超市經營者敗訴,被判“退一賠十”。
判決賠償金額方面,最高的為26.5萬余元,經營者為北京歐尚超市有限公司;最低的為1280元。
涉案產品是否強調了“橄欖油”
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標準
是此類官司的爭議焦點
絕大多數法院給出了肯定的回答
有的判決還明確指出
“橄欖××調和油”的錯誤標示
會對消費者購買行為造成誤導
進而影響消費者的營養(yǎng)均衡攝入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的一起涉及“多力”橄欖葵花調和油和樂購超市的案件頗有代表性。
法院審理認為,根據《食品安全法》第26條第4項規(guī)定,食品安全標準應當包括對與衛(wèi)生、營養(yǎng)等食品安全要求有關的標簽、標志、說明書的要求。如果食品的營養(yǎng)標簽內容不符合相關的食品安全標準,該食品即應當被認定為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
GB7718-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第4.1.4.1條規(guī)定:“如果在食品標簽或食品說明書上特別強調添加了或含有一種或多種有價值、有特性的配料或成分,應標示所強調配料或成分的添加量或在成品中的含量。”
最終,法院認定商家對“橄欖油”進行了特別強調,但未對橄欖油的添加量進行標示,違反了食品安全標準,屬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
法院特別在判決書中指出,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更加注重營養(yǎng)的均衡。涉案商品的標簽未標示橄欖油的添加量,將可能使消費者對調和油中橄欖油的含量產生錯誤認識,對消費者的購買行為也會造成誤導,進而影響消費者的營養(yǎng)均衡攝入。
職業(yè)“打假人”劉艷清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自豪地講起了他“打”過的幾種“橄欖油”。他說,原來市場上有很多品名為橄欖油或者橄欖葵花油的產品,商品名稱和圖案都主打橄欖油,但實際上配料表里可能橄欖油只排第三位甚至更靠后,卻沒有標注含量比例,“拿去檢測,橄欖油的比例實際也就5%,甚至更低。”
“這樣的油賣到150多元一桶,而我買一桶玉米油也就五六十元。橄欖油的比例標示明白,消費者自然會考慮如何選擇。你說這種包裝問題對消費者利益的影響算不算大?”劉艷清說,被他“折騰”過的幾款橄欖油如今都改了包裝,橄欖油的比例被標示出來。
目前超市已不見“橄欖××調和油”
各大電商平臺仍有供應
大都還強調“橄欖”
但都普遍標示了
橄欖油的含量比例
小編近日先后在北京走訪了物美、永輝、歐尚、美廉美等多家超市門店,發(fā)現已經很難看到“橄欖××調和油”的蹤跡。
9月26日,小編在各大電商平臺上搜索“橄欖 調和油”,發(fā)現多個品牌的相關產品。不過,從標簽圖片上來看,大多數有了明顯的變化,雖然多數也都還在“強調”橄欖油,但文字及圖片表達“謹慎”了許多。更明顯的是,突出明示了橄欖油的含量。價格方面,5升裝價格在69到160元不等,而5升裝的名稱為葵花籽油食用調和油的產品價格,在39元至74元之間。
以多力橄欖葵花食用調和油為例。以前的標簽是這樣的,圖片突出的是橄欖,但配料表未標示橄欖油的含量。
現在是這樣的,配料表顯示含葵花仔油80%,含特級初榨橄欖油20%。
▲5升裝標價149.9元
小編搜索更多同類產品發(fā)現,在標簽配料表上明示橄欖油的含量已較普遍。5升裝標價普遍在69至160元之間。
▲5升裝標價69元
▲5升裝標價119元
▲5升裝標價132元
▲ 5升裝標價115元
▲5升裝標價159元
另一種探花村葵花橄欖油比較“謙虛”,或許是“橄欖油”放得太少,把葵花放在了橄欖的前面。
▲5升裝標價109.9元
即便是名稱里只標了“橄欖”的“油大人”,也標示了橄欖油的含量為8%。
▲5升裝標價75元
今年7月,國家發(fā)布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植物油》(GB2716-2018),并將于12月21日正式實施。該標準合并了《食用植物油》和《食用植物調和油》兩項標準,其中調和油標準最突出的條款就是,要求“食用植物調和油的標簽標識應注明各種食用植物油的比例”。業(yè)內專家指出,伴隨著新國標的出臺和實施,調和油市場將越來越規(guī)范,調和油配方比例不再是“謎”,食用油消費將更加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