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日報訊(通訊員章晟 見習記者李玉嫻)3月2日上午,34歲的張先生躺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造血干細胞采集中心的病床上,鮮紅的血液從他體內(nèi)流進身旁的無菌采集器里,從中分離出造血干細胞懸浮液。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4個小時后,300毫升造血干細胞懸浮液被成功采集,張先生微笑著表示身體狀況良好。數(shù)小時后,這一“生命種子”——300毫升造血干細胞懸浮液被火速運往北京,用于救治一名身患白血病的16歲男孩。
“得知配型成功的那一刻,我很驚訝,也很激動,因為造血干細胞配型成功率非常低,十萬分之一的小概率事件竟然發(fā)生在我身上,能救人一命是我的幸運。”經(jīng)過短暫考慮,張先生決定為這名素不相識的白血病患者捐獻造血干細胞。
張先生是襄陽人,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713工廠的一名機電設(shè)備維修工。他在長沙上大學時就開始定期無償獻血,并于2015年6月成為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的一名志愿者。2016年11月,張先生的HLA(人類白細胞抗原)分型資料與北京一名身患白血病的16歲男孩配型成功,隨后的血樣復檢化驗也完全匹配。
今年1月中旬,張先生的體檢報告顯示其身體健康,符合捐獻條件。湖北省紅十字會骨髓庫與患者所在的醫(y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著手進入準備階段,張先生也開始注意飲食與作息。然而,2月20日,情況突變,受捐男孩狀況不佳,張先生能否按時捐獻、是否還有必要捐獻,都需要進一步觀察。“當時,心情有些失落。”張先生在心里默默祈禱這個孩子能渡過難關(guān),與他一起去迎接新的生命起點。值得慶幸的是,張先生盼到了“患者情況穩(wěn)定,按原計劃進行捐獻”的消息。2月26日,張先生前往武漢,開始做捐獻前的各種準備。“叔叔,謝謝您,給了我活下去的機會,給了我繼續(xù)學習的機會,給了我以后報恩于你及父母的機會,我會去幫助以后需要幫助的人,我會好好珍惜活著的每一個瞬間。”在給張先生的信中,受捐男孩表達了自己的感激之情。“無論是工作中還是生活中,張先生都是個積極上進、樂于助人的人。從單位領(lǐng)導到普通員工,對他的評價都非常高,他為大家傳遞了很多正能量。”張先生所在單位領(lǐng)導說。
據(jù)了解,張先生是我省第297位、我市第29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目前,全國有6200多位志愿者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挽救了一個個瀕臨絕望的生命。采訪中,張先生希望有更多人加入捐獻造血干細胞的行列中,展開一場“愛的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