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船,長江救援隊的前身
2018-06-22 17:03:59 來源:漢網(wǎng)
 
  武漢擁有大江大河這樣天然的游泳場所,每年舉行國際渡江節(jié)已成為這座城市靚麗的名片。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于是便產(chǎn)生了長江救援隊這樣的志愿者組織。
  
  其實幾百年前,也有這樣的志愿者救援隊,那就是紅船。紅船承擔(dān)著載客過江之義舉,成為那一時期載客渡江的水上交通工具。明初,作為正式編制設(shè)置的紅船隸屬于水驛遞運所,主要職能為傳遞信息、運送官員等,沒有救生職能。用紅漆刷船,意在醒目警示,宣示其官船身份。該紅船與后世專職救生的紅船僅有顏色上的關(guān)聯(lián)。
  
  武漢地區(qū)設(shè)立救生紅船始于明代,但當(dāng)時還是零星出現(xiàn),可官辦亦可民辦,史料未見記載。直到清代,隨著水上交通運輸?shù)幕钴S,尤其是漢口成為商品集散之地后,救生紅船逐漸廣泛開設(shè)。清末,民間慈善組織善會、善堂進入鼎盛時期,武漢善堂最多的時候達到300家,直到20世紀(jì)初才逐漸衰敗。這些善會、善堂均置辦有用于救生的紅船,最為突出的要數(shù)漢陽敦本堂。
  
  敦本堂的創(chuàng)始人名叫胡曉嵐,字德明,號東海老人,是江蘇江都(今揚州)人。嘉慶、道光時期的商紳,長年僑寓漢口。清道光三年(1823),平生樂善好施的胡曉嵐,籌資命其子胡元與鹽商姚必達等武漢地方商紳,在晴川閣辦敦本堂。
  
  敦本堂配有救生船兩只、義渡船兩只、救護小船(俗稱劃子)20只,“日夜駐守,搶救遇險船只和溺水的人,并提供急流義渡”。至同治八年(1869),武漢地區(qū)有敦實、培心、衡善、益善、永安等民間善堂的紅船在長江漢水分段游弋,水深湍急之險段日夜監(jiān)守,從事水上救生活動。這些善堂對勇敢赴險救生者均論功行賞,以鼓勵褒揚行善義舉。為使獲救者不被凍壞和餓壞,還及時施賑衣服和食品。
  
  清代詩人葉調(diào)元在《漢口竹枝詞》中,生動描繪出敦本堂紅船救生的情形:“大江大浪白頭鮮,劃子隨風(fēng)一葉顛,數(shù)只黃旗桅上掛,往來游弋救生船。”
  
  劉寶森  武漢公交記憶 據(jù)武漢晨報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