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南湖分隔半世紀后重新連通 拆除湖中堤埂改善水環(huán)境
2016-06-18 10:33:55 來源:長江日報

 

(記者韓瑋 張晟 通訊員瞿凌云 王興昌 張婷 崔慧榮)大、小南湖被一條湖中堤埂分隔了半個世紀,昨日,隨著這條堤埂開始拆除,大小南湖重新連通,南湖水系得以完整。

\

將南湖一分為二的攔湖堤昨日開始拆除,兩側湖水有明顯相匯痕跡

  昨日上午,長江日報記者來到南湖大道,只見一條土筑堤埂橫亙于南湖上,堤埂一側的小南湖水位略高于另一側的大南湖。記者沿堤埂步行約2分鐘便發(fā)現(xiàn)了施工痕跡,原有堤埂已被拆除約30米,大、小南湖水在此相通,兩側湖水有明顯相匯痕跡。

 

\

 

  負責堤埂拆除工作的光谷建設公司相關人士介紹,新中國成立后,南湖上建起養(yǎng)殖廠,養(yǎng)殖的水產(chǎn)品收入七成歸養(yǎng)殖廠,三成歸原魯巷鄉(xiāng)。1967年,魯巷人民公社(原魯巷鄉(xiāng))決定建立專屬于公社的養(yǎng)殖廠,于是以一條起于繡球山、止于劉家咀的堤埂為界,將南湖分成大南湖和小南湖,一邊為南湖養(yǎng)殖廠,一邊為魯巷公社養(yǎng)殖廠。

  今年80歲的劉世元是當年堤埂施工隊隊長,他回憶說:“修建這條長500多米、寬不足4米的堤埂,200余名青壯年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用一年多時間才修好。”

  如今,養(yǎng)殖廠早已不復存在,而被堤埂攔截出的小南湖,由于水位高于大南湖約80厘米,逢大雨形成頂托,造成南湖東、北部地區(qū)雨水無法及時順暢排入。

  昨日,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與堤埂平行處搭了一條鋼棧橋。這是為即將修建的南湖大橋搭建的施工便道,建成后南湖片居民可經(jīng)南湖大橋直達楚平路,有效緩解周邊交通壓力,方便周邊數(shù)十萬居民出行。

  走上鋼棧橋,記者看到,一塊《南湖大橋堤埂分步拆除方案示意圖》上顯示,510米堤埂的拆除工作將分為三個階段:6月16日至20日,總拆除長度為150米;6月22日至30日,拆除長度135米;在南湖大橋樁基承臺施工完成后,實施剩余225米的拆除工作。據(jù)了解,本月底堤埂拆除大半后,將啟動水面漂浮物清理、水下清淤、排污口截堵等工作。

  市城市防洪勘測設計院副院長孟建軍表示,堤埂拆除后,南湖水系成為一體,有利于水體交換,對水生態(tài)環(huán)境改善大有好處。此外,由于堤埂的存在,使得大、小南湖水位存在落差,不利于城市防洪安全,此次拆除將使兩側水位平衡,有利于城市排漬。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