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居二線吃空餉 不光是干部覺悟問題
殷國安
《半月談》雜志近日報道,一些領(lǐng)導(dǎo)干部因身體、年齡、崗位、壓力等原因,實職改虛職“退居二線”。部分“退二線”的基層領(lǐng)導(dǎo)干部長期處于離線狀態(tài):有的不上班嚴重脫崗成常態(tài),有的未經(jīng)組織批準擅自出國旅游,還有的穿起休閑運動服“帶薪居家養(yǎng)老”。這些退居二線的干部成了另類“吃空餉”的案例,損害基層政治生態(tài)。
這篇文章似乎在說,退居二線的干部吃空餉是他們自己覺悟不高,不完成組織交辦的任務(wù),不按時上下班。這種情況當然存在,但我覺得,問題實質(zhì)不那么簡單。發(fā)生退居二線吃空餉的情況,不光是干部自己的覺悟出了問題,而是現(xiàn)行制度使然。退居二線吃空餉并不是什么“潛規(guī)則”,而是許多地方通行的“明規(guī)則”。
在我的家鄉(xiāng),干部退居二線也是不上班的。根據(jù)當?shù)刂贫劝才牛萍壐刹康搅?5周歲就不再擔任實職,變成非領(lǐng)導(dǎo)職務(wù),例如調(diào)研員、主任科員、副主任科員;而股長之類的干部到52周歲就不再擔任實職了,變成了一般工作人員。自己不再是什么“長”了,只剩下一個干部的級別,不具有實際職務(wù),也就沒有人來給他分配工作。既然上班沒有工作任務(wù),于是也就不再上班,只有單位集體開會,或者被通知參加某一活動時,他們才出席。
退居二線的干部不上班,符合某種官場邏輯。原局長退居二線了,新來的局長怎么可以安排老局長去干具體的事?人家也是正科級,自己甚至沒權(quán)安排人家的工作呢!
另一方面。退下去的老局長,如果天天去上班,讓新局長怎么干?如果新局長改變了老局長原來的決策,豈不束手束腳,總不能讓新局長每辦一件事都和老局長商議吧?所以,老局長不上班,恰恰是為了支持新局長放手工作呢!哪怕是52歲的股長不當了,新股長總不能把老股長當辦事員安排吧?
單位接到了特殊的、突擊性的任務(wù),退居二線的干部才有了“上班”的機會?;蛘呤强h委、縣政府有了中心工作,需要從各單位抽人,這時候就可以由上級指名抽調(diào),或者由單位現(xiàn)在的領(lǐng)導(dǎo)邀請原領(lǐng)導(dǎo)“出山”,這時候幾乎沒有人會拒絕。然而,這畢竟不是制度性和經(jīng)常性的。
對于干部退居二線吃空餉問題,除了教育干部提高覺悟,更要解決制度的悖論。一方面,有的退居二線的干部年富力強,經(jīng)驗豐富,且家庭也走得開,完全可以干到60歲;另一方面,他們畢竟年齡大了,肯定需要交班,總不能到退休時才下,需要交接班的過渡。這個矛盾如何解決,需要從理論上搞清楚。
讓退居二線的干部不吃空餉,這就涉及到工作安排問題,包括誰來安排他們的工作、安排怎樣的工作的問題。如何區(qū)別情況,讓退居二線的干部在本單位或者更大范圍實行“再就業(yè)”,需要組織人事部門進行研究,出臺具有操作性的規(guī)定。否則,就算所有退居二線的干部一律參加考勤,按時上下班,如果他們無法在崗位上發(fā)揮實際作用,依然是一種變相的吃空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