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武漢公安110接警中心。(視界網(wǎng)應后威攝)
湖北日報訊(記者饒純武、通訊員楊槐柳、馮威)廣大市民或許從未與110接警員見面,但她們卻無時不刻在你身邊。每天,武漢公安110電話要響起近萬次,“您好!這里是110服務熱線,請講!”入職21年的接警員朱蕾,這一句話重復了不下100萬次。6月11日,《人民日報》刊發(fā)通訊,點贊這位為群眾守護平安的女接警員。
6月11日,記者走進武漢市公安局110接警中心了解到,中心一排排“格子間”里負責接警的輔警有117名,絕大多數(shù)都是像朱蕾一樣的女性,朱蕾是她們中入職時間最長的一位。
圖為:朱蕾在接處警。(視界網(wǎng)應后威攝)
在110接警崗位,朱蕾堅守了21年,她有超乎常人的耐心和細心。有一次,她在接一起110咨詢中發(fā)現(xiàn),咨詢者有重大作案嫌疑,通過主動向現(xiàn)場周邊民警核查所發(fā)案件,幫助民警很快找到這位“報警人”,證實系犯罪嫌疑人。
據(jù)悉,在這支“娘子軍”里潛藏著各種人才。生長在醫(yī)學世家的幸彥,曾是武漢市三醫(yī)院的一名中醫(yī),從沒有撥打過110報警電話的她,入職之初以為接警員是份很輕松的工作。她曾經(jīng)與報警人保持通話1個多小時,成功挽救了一名輕生者。入職1年多,她體會到接聽電話的不易,其間需要交流溝通的技巧、分析判斷的能力,把每一個警接好,把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做好,是她喜歡的狀態(tài)。
孫甜荔是接警員中英語水平最高的,她通過了英語專業(yè)八級,還獲得了中級口譯證書。去年10月的一天,一名外籍人士用英語報警,她用英語流利地與之對話,很快弄清報警內(nèi)容。原來,這名外籍人士和朋友騎自行車到東湖新技術開發(fā)區(qū)關山大道附近逛街,突然發(fā)現(xiàn)自行車不見了,懷疑被盜。
圖為:武漢公安110接警中心。(視界網(wǎng)應后威攝)
“從未見面,我一直在你身邊,也許你聽過我的聲音,卻從未看到我的笑臉,每一個電話都是你迫切的呼喚,當危險來臨的時候,我為你召喚利劍……”這首專門為110接警員創(chuàng)作的歌曲,朱蕾非常喜歡。她說,21年來,雖然待遇較低,24小時倒班很辛苦,心理壓力也很大,但一種責任感、成就感支撐著她堅持下來,110已成為自己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