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整版刊文:“對內搞活看漢正街”
2018-08-31 10:04:00 來源:荊楚網

“對內搞活看漢正街”(人民眼·改革開放40周年)

  

  改革開放以來漢正街滄桑巨變。資料圖片

外地人到湖北武漢,總想去看看漢正街。

漢正街不大,僅1.67平方公里,窄窄街巷縱橫交錯。

這里是漢口的城市之根。作為漢口歷史上最早的中心街道,500多年的悠悠老街,憑借“占水道之便,擅舟楫之利”,閱盡人間煙火,積淀著“十里帆檣依市立,萬家燈火徹夜明”的記憶。

這里更是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和風向標。1979年底,103位無業(yè)人員持證擺攤漢正街,他們怯怯的叫賣聲,拉開我國城市商品流通體制的改革帷幕,也標志著個體私營經濟重回中國經濟舞臺?!皩ν忾_放看深圳,對內搞活看漢正街”,一時廣為流傳。

漢正街上琳瑯滿目的,從來不只是一堆堆商品,更有一道道時代履痕。今天許多看來習以為常的事情,透過漢正街,可以觀照出當初改革的艱難和勇毅。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國進行改革開放,順應了中國人民要發(fā)展、要創(chuàng)新、要美好生活的歷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國人民要發(fā)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時代潮流?!?/p>

滄桑四十載,漢正街“生活劇場”的一幕幕,真實演繹了改革開放的生動歷程和啟示。

個體戶的春天

緩步走出看守所大門時,雙目失明的鄭舉選不會想到,6年后面對外國記者提問,自己一句“我就是傳說中的百萬富翁”,至今仍在流傳

1979年6月30日,走出看守所的那一刻,鄭舉選至今刻骨銘心。

鄭舉選6歲就因患天花病雙目致殘,視力微弱,上完初中只得跟隨父親在漢正街擺攤,做點小生意。上世紀50年代,趕上“公私合營”,家里拿出100元錢入股漢正街的“三曙百貨合作商店”,18歲的鄭舉選成為一名銷售員。從商不到兩年,小試牛刀,鋒芒初露,他卻被調崗,安排到市政單位工作。直到1961年,聽說允許一些原個體工商戶退出國營和集體所有制企業(yè),恢復單獨生產、經營,他才脫去工裝回了家,在家門口擺攤,賣起勺子、魚鉤、魚線、氣球、針頭線腦。

就在鄭舉選靠擺攤過日子之際,命運又面臨轉折。1966年后,個體經營被視為“資本主義的產物”,個體工商戶被全部取締,漢正街市場陷入沉寂。鄭舉選作為漢正街“最大的投機倒把分子”,少不了挨批挨整,還被迫進入“學習班”接受大半年改造。

“可我還有三個伢要吃飯、讀書,我一個盲人,除了會做點小買賣,還能做什么呢?”今年78歲的鄭舉選把墨鏡一摘,雙手一攤。

生計所迫,他鋌而走險,將小百貨生意潛入地下,偷偷經營。附近盲人一到晚上一手搭肩,一手拄竿,成串摸到鄭舉選家進貨。

1978年的一天,鄭舉選家被查抄出價值幾萬元的貨物,他又因此失去人身自由一年半。牢房昏暗,本有眼疾的鄭舉選終而失明。他真害怕了:“寧可到垃圾堆里撿菜葉子吃,也不敢再經商了!”

就在鄭舉選心灰意冷時,歷史風云突變——

“如果現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yè)和社會主義事業(yè)就會被葬送。”十一屆三中全會春雷一聲響,中國改革開放的大門毅然決然打開了!

1979年4月,國務院批轉有關部門關于全國工商行政管理局長會議的報告中,首次提出恢復和發(fā)展個體經濟。

5個月后,武漢市政府決定在全市恢復、發(fā)展個體經濟,開放漢正街小商品市場。硚口區(qū)工商局當年11月在漢正街開展試點,核發(fā)首批小百貨個體工商戶的營業(yè)執(zhí)照。漢正街由此成為全國第一個以個體私營經濟為主體的小商品市場。

“決定恢復和發(fā)展個體經濟的初衷之一,就是安置社會上越來越多的待業(yè)青年?!睍r任硚口區(qū)工商局副局長的任正運回憶。出乎意料的是,絕大多數待業(yè)青年都不敢提出申請,因為這意味著與他們渴望的“公家人”身份徹底告別。

一開始,鄭舉選也按兵不動。昔日的盲人生意伙伴又一串串摸來,勸他“出山”:“如今政策不同了,有執(zhí)照就合法了!”

忐忑中,他遞上申請,拿著僅有的15元錢,買些魚鉤、頂針、鉤針,兩個玻璃瓶子一裝,竹床一擺,又出攤了。

到當年底,鄭舉選與其他102位無業(yè)街坊,都領到了首批小百貨個體工商戶營業(yè)執(zhí)照。沉寂了十余年的漢正街小商品市場,隨著他們此起彼伏的叫賣聲再度熱鬧起來。

“終于能堂堂正正做生意了!”“兩眼一抹黑”的鄭舉選,生意經卻比誰都“看”得清。一分錢一根針,他一年能賣出1億根;一角錢一粒的打火石,他一年能賣出2噸。堆積滯銷的貨物,到他手上就能盤活。在漢正街經營戶中,銷售額第一、納稅額第一、各種捐款第一、認購國庫券第一……鄭舉選成為上世紀80年代的商界傳奇。

連一些外國記者也前來采訪。“聽說你很會做生意,那你賺了多少錢呢?”1985年,有法國記者單刀直入。鄭舉選笑著說:“我就是傳說中的百萬富翁,我也希望當個百萬富翁。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我想我一定會成為百萬富翁。”

1992年后,鄭舉選逐漸淡出漢正街,遷居漢陽墨水湖畔一個寧靜小區(qū),但他的這個機智回答以及“盲俠神商”的傳奇,至今還在漢正街流傳。

摸著石頭過河

每次故地重游,看到牌坊上“漢正街小商品市場”幾個大字,王仁昌就想起這個“小”字曾引爆一場震動全國的“蝴蝶效應”

“個人的命運是被整個大時代裹挾著前行的。”一開口,王仁昌就顯出了他漢正街第一位個體戶作家的本色。

“我從小就在漢正街長大,‘王潤記紗號’的老板王裕卿,就是我父親。我根本不想繼承父母的生意,一心想的是跳出漢正街,跳出家庭,把身份洗‘清白’?!苯衲?6歲的王仁昌感慨道,“沒想到又被一腳踢回漢正街?!?/p>

1965年華中師范學院數學系畢業(yè)后,他下過鄉(xiāng),當過教師,“文革”中蒙冤入獄。1981年獲釋,沒有別的去處,只好向親戚借了260元錢,領個執(zhí)照,回漢正街擺地攤,成為當時漢正街上學歷最高的商販。

本錢很小,王仁昌就靠賒銷武漢制傘廠的老式雨傘,賺到了“第一桶金”:“賣一把傘能賺4角錢,一箱就能賺16元?!卑l(fā)現這樁生意來錢快,其他商販也一哄而上,競爭日趨激烈。

王仁昌見狀另尋出路,跑到廣州販運時興的折疊傘。一把折疊傘,7.5元買,8.5元賣,他做起批發(fā)生意,一天能賣五六百把。

問題隨之而來?!皾h正街起初的定位就是小百貨,不許賣大商品?!比握\說,那時可以賣童裝,但不能賣襯衣;可以賣扣子型電池,但不能賣計算器。折疊傘已超出“小商品”概念,也不許賣。

禁區(qū)還不僅限于此。

“在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人們,難以想象計劃經濟時期的商品流通?!倍嗄暄芯繚h正街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朱延福說,那時,從國家下達計劃—企業(yè)生產—商業(yè)部門收購后定價銷售,小到一枚紐扣、一把雨傘,都必須按這個“路線圖”才能到消費者手中。三級批發(fā)體制牢牢控制著商品流通與價格,漢正街的商戶雖然領到了營業(yè)執(zhí)照,但他們并沒有被賦予批發(fā)、販運的權利,違反了就是“投機倒把”。

愛較真的王仁昌急了,專門跑到漢口青島路小百貨公司買了10把折疊傘,拿著發(fā)票來到硚口區(qū)工商局,“在國營小百貨公司買的傘,算不算小百貨?”

工商局領導一句充滿不爭論意味的回復——“這是大小百貨交叉商品”,讓王仁昌如釋重負。

漢正街市場開放之初,幾乎都是這樣摸著石頭過河。

“當時個體經營戶不能搞批發(fā),不能搞長途販運,價格不能浮動,我們實行寬松政策,就變通一下,批發(fā)我們改成叫批量銷售,長途販運改成長途運銷,價格叫隨行就市、優(yōu)質優(yōu)價?!比握\回憶。

“改革之初,武漢市委就鼓勵黨員干部敢為人先,沖破老套套,打破老框框,只要是符合改革精神的就要立即去辦,不要什么事都等‘紅頭文件’。”武漢市委黨史研究室原副巡視員凃天向說。

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王仁昌如魚得水,把漢正街人的商業(yè)基因發(fā)揮得淋漓盡致。賒銷武漢制傘廠的傘,他剛開始是每天賣了再付款,廠里見他守信用,就變每日結算為每月結算。這正中他下懷:低價銷售賒來的傘——批發(fā)價比進價還低,快速回籠貨款,販賣利潤率更高的折疊傘。超前的商業(yè)思維,讓他賺得盆滿缽滿。

漢正街個體戶們打開了傳統(tǒng)商業(yè)模式的缺口,但他們的“冒險”行為也引來此起彼伏的質疑:“漢正街投機倒把多”“漢正街是社會主義嗎”……

時任武漢市工商局局長的金邦和坐不住了,帶著10多個人,蹲點漢正街調研。

把口子,清理進場人數;到攤子上,連續(xù)記錄3天營業(yè)額;到個體戶家中,盤點小商品存量……10多天“解剖麻雀”得出一個結論:開放市場利多于弊,應當允許存在。調研報告迅即報送有關部門及新聞媒體。

漢正街現象很快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國務院也組成調查組到漢正街調查。

金邦和幾年來的擔心顧慮,在1982年8月28日被徹底打消。當天,人民日報發(fā)表社論《漢正街小商品市場的經驗值得重視》,廓清了社會上的種種爭議?!叭嗣袢請缶烷_放一個市場發(fā)表社論,前所未有?!睗h正街人至今津津樂道。

隨后不久,國家工商管理部門在漢正街召開現場會,允許個體戶批量銷售,允許長途販運,允許價格隨行就市。漢正街的實踐引發(fā)了一場小商品流通領域的深層次革命,人們重新認識到了搞活流通的巨大價值。

1984年5月,國務院確定在武漢進行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作為第一個實施城市經濟體制綜合改革的省會城市,武漢市沖破舊體制重生產、輕流通的傳統(tǒng)觀念,提出并實施“兩通(交通和流通)突破、放開搞活”的戰(zhàn)略。

“武漢經濟體制綜合改革有許多新創(chuàng)舉,創(chuàng)造了多個全國第一:第一個建立技術市場,第一個放開蔬菜價格,第一個聘請‘洋’廠長,第一個撤局改委轉變政府職能,第一個建立兼并市場……”凃天向一臉自豪。

隨著武漢三鎮(zhèn)敞開城門,漢正街一躍成為“買全國、賣全國”的“天下第一街”。

“漢正街小商品市場的開放,不是場地的開放,而是政策的開放,經濟體制的開放。”金邦和在回憶文章中寫道。

摘掉“有色眼鏡”

當他執(zhí)意另建一條漢正街時,王仁昌沒想到這成了他經商生涯的轉折點。但他同樣沒想到的是,自己為個體戶正名的小說,被改編為電視連續(xù)劇,播出后轟動一時

商人王仁昌失勢之時,也正是作家王仁昌起勢之時。

頭腦聰明的王仁昌,到上世紀90年代初,生意還如日中天:“商戰(zhàn)”案例,被搬上了大學課堂;他批發(fā)的貨,用漢正街商販的話說,閉著眼睛買進來都能掙錢。

就在一片叫好聲中,人生的轉折點出現了:1990年,漢正街集資建樓,引地攤入室經營。王仁昌反對,負氣拉出1000多商戶“集體出走”,在漢口新火車站另辟市場。然而,天不遂人愿,苦苦支撐了3年后,王仁昌的“新漢正街”宣告失敗。

生意陡轉直下,“不務正業(yè)”之舉卻一炮走紅: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風流巨賈》于1989年問世,這是我國第一部由個體戶寫個體戶生活的長篇小說,被武漢電視臺改編拍攝成8集電視連續(xù)劇《漢正街》,1990年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后轟動一時。

上大學起,王仁昌就是個文學青年,住“牛棚”期間,還以妹妹的名義發(fā)表過短篇小說,但寫《風流巨賈》純屬偶然。當聽到社會上廣為流傳的一句話——“個體戶窮得只剩錢了”,王仁昌被深深地刺痛了,“我決定把我的感受和我們漢正街的辛勤創(chuàng)業(yè),寫成故事告訴大家,讓人們正確對待個體經濟?!?/p>

“過去謀生的出路只有兩條,要么在單位拿工資,要么當社員拿工分。現在有第三條路了,個人可以做生意?!蓖跞什f,改革開放將個體私營經濟推上市場經濟大舞臺,為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邁出開創(chuàng)性的一步,也助推人的思想、創(chuàng)造能力的解放。

但當時社會上對改革開放的精神實質一時還難以吃透,王仁昌感到不少人戴著“有色眼鏡”,把個體戶看作暴發(fā)戶,社會偏見多。創(chuàng)業(yè)者也自覺低人一等,覺得做買賣不算體面的營生。

王仁昌的弟弟王仁忠,就曾經瞧不起漢正街個體戶,20多年前從武漢國棉二廠下崗后,在家里沉悶了幾個月,無奈之下才投奔哥哥王仁昌。

只有初中學歷的王仁忠,依靠刻苦鉆研,很快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憑借不會變形起拱的“曲線地板”專利注冊了自己的公司,安排了千余名下崗職工再就業(yè),成了漢正街的“明星人物”。1997年,硚口區(qū)個體勞動者協會準備推薦王仁忠參評當年的武漢市五一勞動獎章,卻引發(fā)爭議。

“有爭議的是我的身份:五一勞動獎章是頒給工人的,但王仁忠現在算不算工人,夠不夠資格?”王仁忠苦笑。

遭遇困惑的,還有楊占芬。她是漢正街市場第一代個體戶,有名的“玩具大王”?!皼]有黨和國家的好政策,哪有我們的今天?”懷著對黨的崇敬和感激之情,她1989年就寫了入黨申請書。但當時社會上對個體戶入黨的認識很模糊,楊占芬入黨的事就被擱置下來。

“我要理直氣壯地為個體經濟正名!”王仁昌拿起筆,以自己在漢正街的見聞和經歷為背景,開始寫《風流巨賈》。

時任漢正街市場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的涂國喜,也正為個體戶的整體社會身份不被承認而感到困惑,看完《風流巨賈》后,與武漢電視臺導演錢五一一拍即合,決定改編成電視劇《漢正街》。

“這部電視連續(xù)劇大膽反映個體戶經營環(huán)境,披露個體戶心理困惑,為個體戶的生存鼓與呼,為無數電視觀眾打開了一扇重新審視個體戶群體社會價值的窗口?!卞X五一回憶說,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開播,正值“姓資姓社”爭論之際,他很擔心電視劇的命運。

“當時主管這個項目的央視有關負責人,在播出期間每晚都守在辦公室,等待著停播的電話。最終,他沒有等到這個電話。”錢五一長舒了口氣,各方反響熱烈,他收到了3000多封觀眾來信。

王仁忠在1998年也如愿以償獲頒武漢市五一勞動獎章。同年,他作為國有企業(yè)下崗職工再就業(yè)先進事跡報告團成員在人民大會堂發(fā)言,“那是我第一次到人民大會堂,激動得掉眼淚?!?/p>

2003年“七一”前夕,65歲的楊占芬也實現了多年夙愿,成為漢正街首位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個體戶。“心情也特別激動,仿佛又回到改革開放之初,剛拿到執(zhí)照,興奮得睡不著覺、吃不下去飯?!?/p>

經歷了曲折人生的王仁昌最感欣慰的是,黨和政府對非公有制經濟的認識在實踐中不斷深化,深刻地、明確地回答了長期以來困擾和束縛人們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作為改革開放時代產物的個體私營經濟,地位不斷提高,獲得社會的肯定,如今創(chuàng)業(yè)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轉型升級再出發(fā)

穿行在漢正街縱橫交錯的街巷中,王康的目光越過低矮雜亂的老舊店鋪群,望見逐漸逼近的現代化商業(yè)體。變革正在來臨,變革已然發(fā)生

22年前,王仁昌“漢正街最高學歷個體戶”的頭銜傳遞給了王康。

畢業(yè)于華中科技大學少年班、擁有計算機碩士學位的王康,放棄設計院工作,闖入漢正街,純屬“一念之差”。

1995年底,他走進漢正街一家店鋪買禮品:“真是人山人海啊,每個人都在里面像搶一樣地進貨,而老板年齡比我還??!”

“人家可以創(chuàng)業(yè)成功,為什么我不可以?”28歲的他,一頭扎進了漢正街,創(chuàng)辦“翠園禮業(yè)”,由此成為漢正街乃至華中地區(qū)禮品市場的“攪局者”。

在別的店鋪還是計算器“嘀嘀”響的時候,他已換上全套的電腦管理系統(tǒng);在別的禮品店擁擠得“插不進腳”的時候,他已在寬敞的商務樓辦起“購物會所”,玩起了“私人定制”。

但最近幾年,先行者王康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市場壓力。“我們不能一直只做搬運工的事情!”隨著電商迅速興起,他認識到了“買低賣高的簡單生意”難以長久。

變革壓力,彌漫在漢正街。進入新世紀后,漢正街市場盡管依然繁榮,但市場地位每況愈下,業(yè)態(tài)落后、人口稠密、商居混雜、交通擁堵、火災頻發(fā)等現狀,與其所處的城市中心區(qū)位極不協調。

“2011年1月17日那場特大火災,讓武漢市委、市政府痛下決心對漢正街實施鳳凰涅槃式改造,加速了漢正街轉型發(fā)展?!背~口區(qū)委書記景新華說。

去偽存真,去粗存精,漢正街整治隨即展開:近7年關閉了43個消防隱患突出的市場,數千家加工廠、上萬家商戶轉移搬遷……

一場涉及整體定位、發(fā)展模式、經營理念的深刻變革,席卷漢正街。

“唱響‘時尚漢正’品牌,漢正街正由傳統(tǒng)的小商品批發(fā)市場向現代服務業(yè)發(fā)展示范區(qū)轉型。”漢正街黨工委書記胡亞非表示。

踏著時代的鼓點,漢正街時尚再出發(fā)。

“漢正街的‘創(chuàng)一代’拼數量拼汗水,我們‘創(chuàng)二代’須拼質量拼智慧。”王康將3萬多種禮品“搬”上了網,搭建全國首批“電商+店商”的禮物購物平臺。

和王康一樣,越來越多的漢正街高學歷“創(chuàng)二代”,以互聯網思維“買全球、賣全球”。

大學學歷的黃麗娟搭建起服裝輔料交易平臺——“壹鈕扣”輔料網,目前已有500家服裝輔料商戶入駐,2900位專業(yè)設計師關注,年訂單成交額達3000多萬元。

目前在漢正街,通過互聯網開拓網上銷售渠道的商戶已達6800家,約占商戶總數的38%。

求新思變的漢正街,借力武漢實施“百萬大學生留漢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計劃”,又布下大棋局。

去年,硚口區(qū)政府設立了1億元規(guī)模的“時尚漢正街產業(yè)發(fā)展基金”,建設漢派服飾創(chuàng)意設計展示中心和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街區(qū),助力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今年8月18日,武漢紡織大學服裝學院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實習基地落戶漢正街。

去年從武漢紡織大學畢業(yè)的葉林,如今已是4家公司的老板,手上握有6個原創(chuàng)服裝品牌?!耙粋€新公司一周內就能辦好手續(xù),很方便?!?/p>

“馬上辦、網上辦、一次辦、就近辦”,武漢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弘揚企業(yè)家精神,加速釋放市場活力和創(chuàng)新力。

漢正街龍騰第一大道服裝商城設立占地8400平方米的男裝原創(chuàng)設計中心,品牌服飾廣場、金正茂服裝城則相繼成立女裝原創(chuàng)設計中心。

原創(chuàng)化、品牌化、時尚化,這些昔日漢正街缺少的現代商貿元素,正在一一補齊。

漢正街作為“小商品批發(fā)市場”代名詞的時代正在遠去,但篳路藍縷艱難創(chuàng)業(yè)、敢為人先的漢正街精神,正得到發(fā)揚光大。

2008年,在北去漢正街30余里的一片亂泥崗,一個名叫閻志的湖北青年企業(yè)家,認準中心城區(qū)傳統(tǒng)批發(fā)市場轉移大趨勢,瞄準中國第四代批發(fā)市場的定位,押上全部身家,打造升級版“新漢正街”。

10年過去,當年的“天方夜譚”,如今被冠以“全國規(guī)模最大的消費品交易與物流平臺”。與漢正街遙相呼應,“漢口北”,又一個全國性商業(yè)符號誕生了……

有形的漢正街市場變小了,無形的漢正街仍在長大。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