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折醫(yī)生3個月“床簽”病理報告單4000多份
    2018-12-24 20:49:00 來源: 長江日報
      長江日報融媒體12月24日訊(記者尹勤兵 通訊員袁建軍)為了不耽誤病人治病,骨折后他將辦公室搬進病房,24小時“以院為家”,每天審閱簽發(fā)病理化驗單達六七十份。截至12月24日,武漢普仁醫(yī)院病理科主任王俊濤帶傷堅持上崗已有3個多月,累計簽發(fā)病理報告單多達4000多份。


      王俊濤堅持帶病看切片 通訊員袁建軍 攝
      王俊濤,58歲,副主任醫(yī)師、武漢普仁醫(yī)院病理科科室主任。20歲那年從武漢職工醫(yī)學院畢業(yè)后,他在病理化驗的崗位上一干就是38年。多年來,憑借日復一日在顯微鏡下查看大量的病理切片的經歷,王俊濤早已練就一雙“火眼金睛”。目前,他是院里唯一具有病理報告審發(fā)權的醫(yī)生。
      今年9月20日,王醫(yī)生早上上班時,因為雨天樓道潮濕,本身腿腳不便的他(10歲時右腿殘疾)不慎滑倒,造成右腿股骨中斷骨折。手術為了固定,他的腿部被植入了6顆鋼釘。
      “我們科室總共只有6個人,3名技術員負責采集和接受取樣、制作病理切片,另外兩名醫(yī)生負責操作,我負責最后的審查把關工作,所有崗位一個蘿卜一個坑。”王俊濤說,病理科室對接全院10多個科室,所有病人的切片和化驗,全部由病理科完成,報告單決定每一名病人下一步的治療方案和用藥。按規(guī)定,為防止誤診,每一份病理化驗單,須由兩名執(zhí)業(yè)醫(yī)師審閱后,才能簽發(fā)。
      “我們相當于醫(yī)院的法官!”作為科室主任,王俊濤每年要負責復審簽發(fā)1.25萬份病理報告,除少數(shù)簡單報告外,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執(zhí)業(yè)醫(yī)師“把關人”,大多數(shù)情況下,他要負責復核查看一遍病理切片,然后慎重簽上自己的名字。雖然復核糾錯率不到千分之一,但王俊濤說,對于病人來說,一次錯誤就意味著拿生命開玩笑,馬虎不得。
      術中切片的病理加急檢驗,更離不開人。長江日報記者了解到,在疑似對腫瘤病人的手術過程中,接到活體檢材后,病理科醫(yī)生必須在半小時內出具是否“癌變”的病理報告單,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主刀醫(yī)生全憑病理檢驗報告,來決策是否進一步切除還是保留。
      長江日報記者了解到,王俊濤骨折后,除手術當天因麻醉無法工作外,清醒的第二天他就開始了工作。起初王俊濤將辦公室設在病房,等一個月后身體稍微能動后,為不影響其他病人休息,他干脆一瘸一拐回到科室,央求同事將病床和顯微鏡搬進了辦公室。
      王俊濤家住青山區(qū)鋼花新村,距離普仁醫(yī)院不過3站路。為了避免來回奔波,他干脆“以院為家”,一日三餐、吃睡在辦公室。早上和中午,同事們給他買早點、中餐;晚上家人則送來晚飯。對于這種很單調的生活,他毫無怨言。
      人命關天。3個多月來,王俊濤幾乎每天都要審閱復核、簽發(fā)六七十份病理報告單,初步統(tǒng)計已累計簽發(fā)4000多份。目前已發(fā)現(xiàn)了好幾例早期癌變,為挽救病人贏得了寶貴時間。
      因這份特殊的“醫(yī)者仁心”,王俊濤受到了患者的廣泛認可和贊譽。
      前不久,一名38歲的男患者因為胃部不適,經胃鏡活檢后送到病理科,一審醫(yī)生在查看后得出結論為“胃炎”,憑借多年經驗,王俊濤判斷為胃癌。后來的大切除手術進一步證實了他的推斷,患者果真為“早期胃癌”。
      為了復核在顯微鏡下查看切片,王俊濤經常伏案工作長達幾小時。患腿因久立,出現(xiàn)鉆心疼痛,他不得不變換姿勢咬牙工作。實在太疼了 ,他就服用幾片止痛片。
      “作為老同志,他這種精神讓我們很欽佩!”病理科年輕醫(yī)師周誠說,他們都是王俊濤帶出來的,王主任最大的特點是對工作認真嚴謹,骨折前“平時每天上班,他都是第一個上班,最晚一個走……”
      【編輯:付豪】
     ?。ㄗ髡撸阂诒?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