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在北京領完科技獎,諾獎得主斯托達特來漢期待產(chǎn)業(yè)化成果轉(zhuǎn)化
2019-01-11 21:41:00 來源: 長江日報


  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詹姆斯·弗雷澤·斯托達特教授 記者李子云 攝
  長江日報融媒體1月11日訊(記者李佳 通訊員吳江龍 陳浩) “這是我第一次來這里,我對武漢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11日,在漢接受長江日報記者獨家專訪時,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詹姆斯·弗雷澤·斯托達特教授說,他正在尋求將成果進行轉(zhuǎn)化,武漢已進入他心中產(chǎn)品商業(yè)化的城市名單。


  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詹姆斯·弗雷澤·斯托達特教授 記者李子云 攝
  中國老朋友受武漢徒弟之邀而來
  8日,斯托達特作為5位2018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shù)合作獎獲得者之一,在京接受了證書。獲得中國國家科技獎勵后,他第一站就來到武漢,做客珞珈講壇283講,帶來題為“我的斯德哥爾摩之路”的報告,并獲聘成為武大榮譽教授。在漢期間,他來到武大、光谷生物城等地考察。
  他與中國頗有因緣,他的團隊中,有25%到30%是來自中國的研究者。
  “我有三位武漢徒弟”,斯托達特說,他們分別是方磊、李昊和汪成,方磊目前在美國德州農(nóng)工大學化學系任終身制助理教授,還曾獲2017年美國自然科學基金職業(yè)獎,李昊目前是浙大的博導,汪成目前在武大化學學院任教授、博導,在有機骨架領域展開前沿研究,就在上月,他的課題組成果發(fā)表在業(yè)界頂尖期刊《自然·通訊》上。
  三人本科都在武大求學,先后在美國西北大學化學系師從斯托達特,“他們的學術(shù)實力和人品都非常不錯,我因此對武漢這個地方印象頗好”。
  受汪成之邀,斯托達特教授赴武大講學,并與10位青年教師展開座談,甚至見到了00后的“徒孫”——汪成課題組的碩士生,“中國武漢的年輕科學家展開了高水平的研究,他們在頂尖期刊上發(fā)表了不少學術(shù)成果”。
  期待將人造分子機器技術(shù)帶到武漢
  自行車、火車、電腦,這些已經(jīng)融入我們?nèi)粘I钪械臋C器都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人類能否在微觀世界也能像宏觀世界一樣操縱納米級別的分子機器?這些看似具有濃厚科幻色彩的大膽設想和疑問,幫助斯托達特和另兩位研究者摘得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從發(fā)展的角度看,現(xiàn)在的分子機器就相當于19世紀30年代的電動馬達,并非癡人說夢。
  “機械鍵,就像兩個套在一起的面包圈”,在武大演講時,斯托達特形象比喻,他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出“機械鍵”概念,基于非共價鍵作用的模板合成法極大地提高機械互鎖分子的合成效率,并由此成功合成分子梭、分子開關等,之后又成功合成了人工分子機器,將人類“機械文明”帶入全新的分子維度。
  “武大有強大的科研團隊,而在光谷生物城,經(jīng)過今日上午2到3個小時的考察、交流,我認為這里也有一定的產(chǎn)業(yè)土壤”,斯托達特說,他正在全球為自己的創(chuàng)新型企業(yè)尋找合作伙伴,未來有望在中國產(chǎn)業(yè)化,“希望能將人造分子機器技術(shù),帶到武漢來”,他介紹,比如針對病毒的機器人,可能會通過它的分子鉗子與特定的病毒相結(jié)合,向腫瘤部位集中運輸藥物。納米機器人通過自身的識別元件會識別到癌細胞,并且像變形金剛一樣改變自己的形狀,將藥物暴露出來,殺死細胞。好萊塢大片中夢幻的情景,距離武漢,并不遙遠了。
  鏈接:諾獎得主對諾獎得主的啟發(fā)
  斯托達特出生于蘇格蘭農(nóng)場的一個普通家庭,一直念到博士后,在加拿大皇后大學做博士后期間,他偶然間讀到Charles J. Pedersen教授(1987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的一篇論文,自此轉(zhuǎn)向超分子化學領域。
  目前,他的科學引文次數(shù)世界排名第三,他本人是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德國自然科學院院士、荷蘭皇家藝術(shù)與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編輯:祝潔】
 ?。ㄗ髡撸豪罴?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