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庸新書不寫小說寫歷史,6件真實案例剖析大明基層生態(tài)
2019-01-18 19:57:00 來源: 長江日報
  長江日報融媒體1月18日訊(記者馮愛華)善于將虛構故事嵌入真實歷史背景,作家馬伯庸終于不再滿足于“歷史可能性小說”,而開始書寫真實的歷史。日前,馬伯庸新作《顯微鏡下的大明》出版,這本歷史紀實作品講述了6個深藏于故紙堆中的明代基層政治事件,帶讀者從細節(jié)窺探一個真實、復雜的大明帝國。本書由中南博集天卷和湖南文藝出版社共同出版。


  談到為何要寫一部紀實作品時,馬伯庸稱之為“機緣巧合”。2014年,他偶然發(fā)現(xiàn)一份記載明代一樁稅案始末的民間檔案《絲絹全書》,這樁絲絹案在《明實錄》里只有一句冷冰冰的記錄,但在《絲絹全書》中,“里面的勾心斗角,里面的人心百態(tài),當時官場和民間的各種潛規(guī)則,簡直比電視劇還精彩”。但對大部分人來說,閱讀原始史料太過困難,馬伯庸用一種不那么“學術”的方式將故事轉述給大眾,發(fā)在自己的微博上,并獲得讀者的熱情反響,“這些沉寂于歷史中的細節(jié)太迷人了”。
  與這樁絲絹案一樣,馬伯庸從明代的一系列罕見民間檔案文書里,挖掘出6個塵封已久的故事。它們聚焦于一府一縣乃至一村之內,記錄的是最底層平民的真實政治生活:在《學霸必須死——徽州絲絹案始末》里,讀者看到的是一項不公平的稅收政策,如何在諸多利益集團的博弈下發(fā)生變化;《誰動了我的祖廟——楊干院律政風云》講的是歙縣一樁民間廟產爭奪的案子,通過幾個平民的視角,見證了明代司法體系在基層的奧妙運作;《筆與灰的抉擇——婺源龍脈保衛(wèi)戰(zhàn)》講的是婺源縣一條龍脈引發(fā)的持續(xù)爭議,可以看到縣級官員如何在重大議題上平衡一縣之利害;《天下透明——大明第一檔案庫的前世今生》講的是大明黃冊庫從建立到毀滅的全過程,從中探討明代政治是如何一步步垮掉的。這些故事中有樸實的百姓訴求、狡黠的民間智慧、骯臟的胥吏手段、微妙的官場均衡之術,從無數個真實的細節(jié)里,展現(xiàn)出一幅極其鮮活的政治生態(tài)圖景。


  通過這本書,馬伯庸希望大家能看到“古代普通人真正的生活,他們所遵從的規(guī)則和道德是什么樣的”。
  歷史學家、百家講壇主講張宏杰評價:“這本書娓娓道來,用筆綿密細致。讀者讀來也可以從一個又一個細節(jié)當中,編織起一個復雜的大明帝國?!?br>  【編輯:葉子】
  (作者:馮愛華)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