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國器官移植的拓荒者”夏穗生辭世,遺愿捐獻眼角膜。
我們欣賞生命之花再次綻放的美麗,為那些重獲新生的夢想而感動。這一切,都離不開一個人:夏穗生。
他是我國器官移植事業(yè)的開創(chuàng)者之一,是他用130條狗打開了中國器官移植的大門。與同仁們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器官移植研究所,培養(yǎng)了中國器官移植第一批研究生,成為了中國器官移植界的一面旗幟。
1、學術新星 年少業(yè)成
1924年4月17日,夏穗生出生于浙江余姚的一個殷實之家,中學時代在上海度過。淪陷的上海,多數大學必考日語,夏穗生報考了考英、德語言的同濟,面試時他用一口流利的英語回答了主考人提出的全部問題,其他課程尚未考完就被上海同濟大學醫(yī)學院提前錄取,從此與醫(yī)學結緣。
畢業(yè)時,夏穗生選擇了外科,成為一名年輕的外科醫(yī)生。剛出校門沒有多久,他就掌握了直腸、肛門的手術技術。50年代,肝臟手術在中國還是一個禁區(qū),但夏穗生用自己精湛的刀術,實施了國內第一臺成功的肝葉切除手術。
肝切除手術論文
1957年,33歲的夏穗生因發(fā)表中國第一篇關于肝切除的文章而嶄露頭角,文章詳細闡述了肝門血管膽道分布規(guī)律,并受邀在全國第 7 屆外科學術大會上報告。
但這僅僅是開端,在后來的很多年,以這篇文章所代表的技術為中心,肝外科治療技術慢慢發(fā)展、成熟,同時,肝外科技術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隨著外科技術的發(fā)展,肝切除術的適應證不斷擴大,雖然病變的部分可以一切而去,但總是有極限的,切了還壞,總不可能無休止地切下去吧!
2、130條狗“換肝”的奇思妙想
或許因為有了這個局限,夏穗生對新的領域又開始摩拳擦掌了。既然不能一直切,那為什么不試試用好的肝換掉壞的呢?
當時,我國尚處于封閉狀態(tài),對國外器官移植方面的資料知之甚少。
1955年,國際上首先實施狗的同種異位肝臟移植實驗。
無獨有偶,1958年,大躍進在中國如火如荼地進行,年輕的肝外科醫(yī)生夏穗生受時代感召突發(fā)奇想,在狗身上實施肝移植實驗。9月10日,夏穗生將一只狗的肝臟移植到另一只狗的右下腹,手術后這只狗存活了10個小時。當時,國內尚無其他醫(yī)療機構和外科醫(yī)師聽過肝移植手術,這是全國第一次嘗試,也是對于肝臟移植的一次實驗性探索,與國際醫(yī)學發(fā)展不謀而合。
肝移植術前討論
1963年,美國施行了世界首例人體原位肝臟移植手術,存活時間為7天。消息傳出,世界外科學界深受鼓舞,這其中也包括了正步入不惑之年的夏穗生。夏穗生立即系統(tǒng)查詢英文和德文的相關資料,隔年在《國外醫(yī)學動態(tài)》第10期發(fā)表《肝外科進展》一文,詳細介紹了美國醫(yī)學家以狗為實驗對象開展肝移植實驗和3例臨床肝移植手術的情況,這也是國內首篇介紹原位肝移植技術的文章。
與此同時,不甘人后的夏穗生在國內開始著手準備實施狗的同種原位肝移植實驗,探索肝移植的手術模式,為人體肝移植進入臨床做準備。因為肝臟疾病一旦到了終末期,肝移植就是患者唯一的希望。
器官移植部分手術用品
然而,隨之而來的“文化大革命”讓這一計劃擱淺。
時隔9年,同濟醫(yī)院成立腹部外科研究所(現器官移植研究所),以夏穗生為組長,楊冠群為副組長,包括組員朱文慧、李家貴、劉敦貴、胡家珍和汪素蘭的肝移植小組,歷年4年多時間,開始了130條狗的肝移植實驗,98次預備分解實驗,他對于肝移植的執(zhí)念終于變成現實。他邁出的這堅實一步,揭開了中國器官移植事業(yè)的序幕。
3、外科醫(yī)生竟練就一身“抓狗”真功夫
比起肝移植手術的未知困難,手術前的準備也是讓人哭笑不得。每次肝移植實驗,需要四只狗,一只作為供體,一只作為受體,另兩只是“獻血英雄”,而移植組既被培養(yǎng)成了“捕狗能手”,還要充當飼養(yǎng)員。捕狗是一個需要智勇雙全的工作,既不能傷了狗,也不能讓狗傷了自己。所以肝移植小組往往所有男醫(yī)生出動,全副武裝,還帶著半圓形的鐵叉作為工具。
大家分工明確,或攻或守,積累了一套抓狗的經驗。面對“狗急跳墻”,反撲等各種情況,從最開始的被咬到后來已經能應對自如。每一次“出征”,總是凱旋而歸。實驗前一天下午,要幫它們“淋浴”,晚餐需要禁食。為了保證狗手術前有好的睡眠,不能“兩狗一籠”,要做到“一狗一籠”,更不能讓同性別的兩狗住在一個籠子里。
130條狗試驗記錄
消毒問題也是讓移植小組絞盡腦汁的。實驗室有一個直徑約70cm的小型消毒鍋,所有器械敷料均靠它高壓消毒處理。但該消毒鍋的蒸汽不像臨床手術室的大型消毒鍋,接通蒸汽就可以高溫高壓消毒了,而是靠一盞煤油汽燈,所以其效率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每到實驗前一天,大家必須按部就班地將器械敷料放入鍋中,再通過打氣口往里面打氣,點燃煤油汽燈,鍋中產生蒸汽升溫升壓,達到消毒滅菌的目的。但那時經常會買到劣質煤油,煤油汽燈經常會被煤油中的渣滓堵塞,繼而熄火。所以大家時刻保持警惕,一旦熄火,馬上排除障礙,重新點燃加溫消毒。原本只需要一個小時的消毒程序,由于一而再再而三的熄火,往往要延遲2到3個小時,因為器械多而容器小,每次需要消毒3鍋,所以手術前的消毒幾乎就需要一天的時間。
4、分解手術98次,130次狗的原位肝移植手術
那時,雖然美國已經公開發(fā)表論文介紹了相關情況,但許多細節(jié)并未披露,所以對肝移植小組來說,他們走的很多步都必須完全靠自己。
手術原理看似簡單,供肝組取肝,受體組切肝并實施肝移植。但血管吻合順序與要點,術中、術后生化、水電解質改變規(guī)律與治療,凝血機制紊亂的機制與預防,術后免疫機制與免疫抑制劑的研究……一系列的問題擺在了大家的面前,這一大片“未開墾的處女地”只有通過實際操作才能一一解決。
當時,手術醫(yī)生最棘手的難題就是出血,實驗初期,5%的實驗狗就因此而亡。夏穗生把實驗狗的肝臟切下來后,創(chuàng)面出血如汗?,F在手術各種止血器械、止血制劑樣樣俱全,對付出血完全是小菜一碟。當時電刀還未問世,又沒有電凝刀,更沒有氬氣刀、等離子刀。沒有止血紗布,也沒有止血凝膠。怎么辦?
當時同濟醫(yī)院器官移植科學研究記錄
大家只能耐著性子仔細用細絲線一個一個點去結扎。絲線容易斷,大家就必須反復打結。每次手術,從開腹到手術結束,大家結扎打結約300-400個,逐一將出血點止住。所以,這無疑是對大家耐心的巨大考驗。如果是依靠現在的止血工具,80%的結扎是可以避免的。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驗研究,夏教授發(fā)現出血的原因有兩個,一是供肝失活或功能極度不良;二是受體肝被切除后,無肝期凝血機制紊亂。為此,他們與醫(yī)學院組織胚胎教研組和病理教研組合作發(fā)現,在常溫下肝耐受缺血時間極短,僅20-30分鐘就會發(fā)生不可逆的損害而失活。但如果將缺血的肝迅速以4℃的保存液灌洗降溫,就可以延長存活時間,一般可達到4小時左右。
問題發(fā)現了,可是經費有限,購買保存液又成了問題。
“自己做!”這難不倒夏穗生。于是大家參照國外的保存液的成分,與免疫教研組、同位素教研組協作,自制保存液,成功延長了缺血肝的存活時間。
受體肝的切除與移植是手術成功的關鍵,這也是肝移植的核心技術,所以國外文獻有所保留,肝移植小組幾乎花了兩年的時間來探討這一問題。例如,是先縫合門靜脈還是肝臟下腔靜脈?他們發(fā)現先縫合靠近心臟的肝臟下腔靜脈,再縫合門靜脈,可以盡快恢復血液循環(huán),解決腸道淤血的問題,加快功能的恢復,從而結束無肝期。
問題接踵而至,手術中沒有心電監(jiān)護裝置,怎么辦?那將中心靜脈壓力表固定在輸液架上,然后接上試管,進行人工監(jiān)測。
手術結束大功告成,開放門靜脈之后,狗卻出現了心臟猝死,又是什么原因?肝移植小組又化身福爾摩斯,思前想后分析每一種可能,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通過抽絲剝繭,他們發(fā)現原來是保存液中高鉀的關系。當鉀離子高于7mmol/L時,就會引起嚴重的惡性的心律失常,會導致死亡的發(fā)生。于是他們在開放門靜脈之前,先控制肝臟靠近心臟的血管,然后從下腔靜脈放血100到200ml,這樣就可以讓受體狗免受高鉀的刺激。
手術后狗肝功能還未恢復,不盡快回到體溫正常,容易產生并發(fā)癥。那么怎樣幫助它更快回溫?大家發(fā)現,18到25℃時,有利于狗快速清醒。
可是問題又來了,實驗初期,受客觀條件限制。手術室沒有空調,武漢的冬天刺骨地冷,常常在0℃徘徊。怎么辦?用煤炭生爐子給狗取暖!夏穗生在文化大革命時曾經被調到急診室,為了給急診病人創(chuàng)造好的就醫(yī)條件,他必須每天專門生火給他們取暖。沒想到,這一技能又派上了用場。根據他的經驗,生爐子必須分三層:紙、木棒和蜂窩煤。首先在爐膛的最下面墊一些紙,然后放入20厘米左右的干木棒。生火時,先點燃紙,等火將干木柴燃燒得較旺時,再放入蜂窩煤。大家照此方法,果然每每能順利生火,但手術室也難免煙霧彌漫,大家眼睛、喉嚨的感受可想而知。
130次狗原位肝移植手術的分析
移植小組只有最原始的激素,如何解決受體狗手術后免疫機制的問題?移植小組與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合作,用猴子開始了植皮實驗,最終發(fā)現從馬身上所提取的抗淋巴細胞球蛋白(ALG)可以更好地控制排斥反應。
手術后的紗布、手術巾、手術衣都是不能丟棄的,需要洗滌后重復使用。夏天,大家就用手搓洗,冬天也需要血淋淋的紗布、手術巾、手術衣放進冷水中,或穿上膠靴踩洗。醫(yī)生護士們個個動手,爭先恐后地找事做,洗的洗,曬的曬,不到一小時,滿院子掛上了紗布、手術衣、口罩、帽子……成為那個動蕩年代里別樣的風景線。
辛苦的努力得到了回報,98例分解實驗,130條狗的原位肝移植實驗,術后,狗清醒,在短期存活期間能咬物、飲水,其中也有能站立、行走和奔跑的狗一共21條,最長存活65小時。
5、從實驗到臨床 中國器官移植事業(yè)從無到有
這130條狗的實驗,為臨床開展肝移植提供了有益的經驗:總結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手術順序和操作方法,提高和保證了血管吻合的成功率;摸索出一套切取供肝、低溫灌洗的方法,能在10到15分鐘以內,使供肝中心降溫到10到15℃,摸索出供肝組和受體組在時間上的配合,使無肝期不至超過2個半小時;提供了肝移植整個手術過程中特別需要注意的地方,以避免發(fā)生術中不可挽救的大出血和術后不易控制的創(chuàng)面滲血;對選擇灌洗液提供了較好的肝的電子顯微鏡檢的科學資料。
裘法祖、夏穗生實施肝移植手術
1977年,上海第二醫(yī)學院(現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瑞金醫(yī)院)派了一支專門隊伍來取經,夏穗生和肝移植小組毫無保留地將關鍵性技術交給了自己的同行。
當年12月30日,同濟醫(yī)院為兩位肝癌晚期患者開展了肝移植手術,第一位患者存活6天,第二位術后肝功能恢復良好,先后經受了6次急性排斥反應,存活了93天,死于曲菌性敗血癥。從1973年9月5日夏穗生開始第一只狗的實驗到1977年底肝移植進入臨床,中國器官移植事業(yè)從無到有,從此起步。
1978年,夏穗生在《中華外科雜志》發(fā)表《130例狗原位肝移植動物實驗和臨床應用》,并在第九屆全國外科學術大會上報告,整個外科學界為之側目,并由此掀起了我國第一次器官移植的浪潮。這一成果被評為全國衛(wèi)生成果甲級獎,受到首屆全國科學大會的表彰。
但他的腳步并沒有停止,1982 年他主持的國內首例胰腺移植獲得成功;1983 年他在國內實施首例尸體供脾移植成功;1989 年首例親屬活體脾移植成功;1987年與德國協作進行《同種帶血管復合組織瓣移植修復顏面部缺損》實驗成功,開啟國際器官移植合作先例;1995年亞洲首例腹部多器官移植成功,2006年改良術式,該項技術至今仍保持著存活時間最長的亞洲記錄……
至今,同濟醫(yī)院的上千例肝移植和全國幾萬例原位肝移植都離不開夏穗生開創(chuàng)的狗的肝移植的技術方法。他用勤奮與智慧創(chuàng)造了器官移植事業(yè)一個又一個國內第一、亞洲第一乃至世界第一。
2013年,為使得更多的患者能從器官移植中獲益,90歲高齡的他在遺體(器官)捐獻志愿書上簽字。他說:“要別人捐獻遺體器官,自己不做出榜樣,只講空話,不做實事,不行?!?/p>
可以說,沒有當年夏穗生肝移植小組所開展的130例狗原位肝移植的成功經驗,就沒有今天中國器官移植事業(yè)的輝煌。夏穗生教授從醫(yī)70余年的奮斗史也是我國器官移植事業(yè)發(fā)展的生動寫照。當我們在為因器官移植重獲新生的人們喜悅之時,也請致敬這位中國器官移植的拓荒者——夏穗生教授。
(來源: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院微信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