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先生楊叔子
2022-11-09 09:35:00 來源: 長江日報
  “以前,我致力于讓自己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專業(yè)教師。而今呢?我變成了一個忠誠于黨的教育工作者,變成了一個讓學生成為“現(xiàn)代”“中國”“人”的教育工作者——大先生楊叔子?!?br>  他,不會騎車,每天背著一個普通的布包,徒步在校園里穿梭。
  他,一直住在普通的教師樓,家里最顯眼的是堆積如山的書籍和各類稿子。
  他,57歲了,一樣和年輕同事一起坐硬座車從武漢到北京,再坐硬座車從北京到哈爾濱,坐汽車從哈爾濱到大慶,兩天兩夜一路坐過去。
  他,已是院士、校長,到外地開會,照樣和同事們一起坐地鐵、擠公交車……
  外校一位同行回憶起和他的初見:“他衣著、舉止言談極其樸實、謙遜。他清瘦的身材和厚厚的眼鏡片很快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他,就是楊叔子。
  中國工程院原院長、院士,華中科技大學原校長周濟在回顧了他的一生后,忍不住引用了那句耳熟能詳?shù)脑拋碓u價:楊叔子先生是一位“高尚的人,純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是我們永遠的老師。
  11月4日,89歲的楊叔子走了。他走后,留下一個稱謂——“大先生”。


  楊叔子院士在講座現(xiàn)場。
  科學家楊叔子:
  逆浪勁帆懸,雄關(guān)步愈艱
  今年74歲、曾任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工程測試實驗室主任的杜潤生至今還記得和楊叔子一起“泡”實驗室的情形。他說:“大家一起夜以繼日地做實驗,除夕夜才回家,大年初三又趕到實驗室,非要把它給做出來不可!”
  當年,他們攻關(guān)一個關(guān)于“斷絲定量檢測”的課題。有一次,老友聚會,楊叔子偶然聽到我國每年因鋼絲斷裂釀成的礦難不少,如果能事先檢測鋼絲繩中的斷裂情況,就能挽救很多人的生命。楊叔子立即轉(zhuǎn)向了這項研究。
  這是楊叔子科研的風格:在選擇科研課題時,總是把“為國家解決問題”放在首位,見困難就上。
  經(jīng)過一年反復試驗,楊叔子團隊研制出“鋼絲繩斷絲定量檢測系統(tǒng)”,利用激光檢測等手段為鋼絲繩全面“體檢”,精準預判。這一檢測技術(shù)系國內(nèi)首創(chuàng),直到今天還處于國際先進水平,不僅運用在鋼絲繩上,還運用到油田抽油管上。
  “正是在這一過程中,楊叔子發(fā)現(xiàn)了傳統(tǒng)機械工程學科與人工智能學科交叉融合的重要性,看到了人工智能的廣闊前景?!比A中科技大學人工智能與自動化學院教授黃心漢回憶說。在楊叔子帶領(lǐng)下,華科大于1992年組建了智能與集成制造研究中心。如今,華科大機械學院牽頭建設(shè)國家數(shù)字化設(shè)計與制造創(chuàng)新中心、教育部高端數(shù)控裝備集成攻關(guān)大平臺,不斷拓寬機械智能制造領(lǐng)域的邊界,面向航空、航天、航海等國家戰(zhàn)略行業(yè)和新型產(chǎn)業(yè),解決關(guān)鍵核心技術(shù)問題和高端裝備“卡脖子”技術(shù)。
  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尹周平1990年到華科大求學。他記得,上學的第二年,一項名為“智能制造技術(shù)基礎(ch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獲準設(shè)立?!皸钍遄釉菏渴菍⑷斯ぶ悄芤霗C械制造的首倡者。他的很多思想極具前瞻性,引領(lǐng)了智能制造學科發(fā)展。他提出的很多理念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指導意義。”
  楊叔子說:“我一生的體會就是,學好業(yè)務、做好工作、報效祖國才是最大的德行、最大的政治,報國沒有本事不行。”正是這種緊迫感和責任感促使楊叔子在漫長而艱辛的科研之路上一絲不茍、精益求精、以苦為樂,五十年如一日。


  楊叔子院士與學生在講座后交流。
  校長楊叔子:
  母語關(guān)情融血脈,卷卷凝思大學魂
  楊叔子1993年擔任華中科技大學前身華中理工大學校長。他擔任校長期間,流傳著一個“笑話”:校長辦公室是沒有門的。
  1995年進入華中理工大學新聞專業(yè)學習的姚洪磊回憶起自己冒失“闖”進校長辦公室的經(jīng)歷。讀大四時,他準備出版人生中第一部詩集《兄弟》,想找楊校長給自己的詩集寫序?!拔易x過楊校長的詩,很景仰他,就想試著請他寫序?!本瓦@樣,他不打招呼直接“闖”進了楊叔子的辦公室,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楊叔子放下手頭的工作,接過姚洪磊的詩稿,認真地讀了起來。姚洪磊精選的10多首詩的主題多是歷史文化思考和抒懷。楊叔子讀完,抬頭望著他說:“我很喜歡你的詩。年輕人有這樣的情懷和認知,有這樣的文化責任感,很難得。我很欣慰?!睏钍遄赢敿创饝怂骸敖o我一點時間,我來為你的詩集作序?!?br>  大概一個月后,姚洪磊就收到了楊校長寫的序,洋洋灑灑3000多字?!艾F(xiàn)在回憶起來,傳統(tǒng)文化和母語寫作讓楊校長有了共鳴。”姚洪磊說。
  楊叔子對于傳統(tǒng)文化和古典詩詞的偏好是眾所周知的。楊叔子擔任校長期間,學校掀起一場聲勢浩大的“人文風暴”,他也被譽為“中國高校人文素質(zhì)教育第一人”。但是,人文素質(zhì)教育的推行,并非僅僅是他個人的興趣。
  1994年,一封學生來信吸引了楊叔子的注意。信中,學生提出一個困惑:為什么中國大學生英文考試不及格,拿不到學位證書,但他們寫文章時錯別字一大堆,用詞不妥、造句不通、文章不順,照樣可以拿到學位證書?
  這引發(fā)了楊叔子的深刻思考。
  “文理分科培養(yǎng)出的是1/4人,甚至是1/8人?!薄皼]有科學的人文是殘缺的人文,沒有人文的科學是殘缺的科學。”“分科太細,甚至學工的不懂理,更不懂文,學機械的不懂電氣,學制造的不懂汽車,如何能有交融和創(chuàng)新?”在許多公開場合,楊叔子直陳其弊。
  在他的提議下,我國高等教育史上一個里程碑式?jīng)Q定誕生了:理工科學生一樣要重視人文素質(zhì),以文化人,以人化文。
  在楊叔子倡導下,學校人文講座開展起來,從文法史哲到戲劇小說,無所不包,每周平均要舉辦3場以上。
  姚洪磊至今記得當年西5樓117教室周周舉辦人文講座的盛況。這里是華科大學子們的“人文淵藪”,楊振寧、杜維明、章開沅、馮天瑜等海內(nèi)外學術(shù)大家先后登臺授課?!按蠹叶疾辉稿e過任何一場講座。每場講座都座無虛席,甚至根本擠不進教室。不少外校學生從武漢三鎮(zhèn)各處慕名而來?!?br>  馮四新在華科大求學4年,人文講座讓他至今回想起來依然心潮澎湃。“講座內(nèi)容以人文類偏多,講做人做事,講科學精神,聽了深受啟發(fā)。畢業(yè)多年,我還能感受到人文講座對我的影響——認認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br>  楊叔子也經(jīng)常開講,登臺的第一講是人文講座第129期——《人才·教育·底蘊——從“君子不器”談起》,到場學生有410名。當年的會場記錄這樣描繪:“由于人數(shù)太多,臨時無法換地方,只得還在西5樓117室,所以當時教室已經(jīng)擠得水泄不通了。第二天又講了一次,人數(shù)仍有270人之多?!?br>  姚洪磊回憶,楊叔子登臺,每次一站就是3個多小時?!八且晃患で榕炫鹊娜?,說話聲音洪亮,略帶沙啞,引經(jīng)據(jù)典,信手拈來;經(jīng)常通過一些生動的小故事闡述做人做事的道理;興之所至還賦詩一首,充滿藝術(shù)的感染力?!?br>  楊叔子說:“當今世界,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沒有現(xiàn)代科學技術(shù),就是落后,就是無知,就要挨打,要受人玩弄、受人宰割,而一旦沒有自己的人文文化,就是糊涂,就是自甘落后,就會被人驅(qū)使、受人欺侮、受人蹂躪。無知落后固然可怕,而自甘落后更為可怕。用毛澤東同志的話講,即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文化問題就是精神問題?!?br>  從1994年的第1期至今,人文講座在華科大已舉辦2400余期,成為校園一道別具特色的風景。楊叔子還先后應邀在清華大學等百余所學校、單位舉辦各種講座300余場,聽眾達30多萬人次。
  華科大“人文素質(zhì)教育”迅速“感染”全國名校,形成當代大學人文素質(zhì)教育大潮。每一個華科大學子也都被刻印上“人文”痕跡。在華科大,人文素質(zhì)并非說說而已,而是有“硬核”標準:所有學生每年考一次中國語文,不及格的不能拿到學位證書;理工科學生每年必須拿到人文學科學分兩個,否則不能畢業(yè);中國語文課程作為理工科學生的必修課,不及格的不能拿到畢業(yè)證書。
  對于自己的學生,楊叔子的要求更是“高”一個檔次:博士生論文答辯前要先背《老子》,后來又加上《論語》前7篇。
  華中科技大學機械電子信息工程系教授胡友民曾是楊叔子帶的博士生,畢業(yè)后留校任教。他至今記得,剛進校時,楊叔子就要求他和同學背《老子》《論語》?!懊扛魞芍芑蛞粋€月,向?qū)焻R報科研情況時,楊老師都會和我們交流國學經(jīng)典的閱讀體會。持續(xù)數(shù)年,我們自然讀得滾瓜爛熟了,畢業(yè)論文答辯之前都能準確背下來。楊老師是希望我們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做人做事的道理,成為一個大寫的人?,F(xiàn)在回看,這讓我們受益一生?!?br>  楊叔子說,希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潛移默化中讓浮躁的心寧靜下來、讓精神升華起來,工程師不能成為“文(人文文化)盲”。


  楊叔子院士(右)在家討論工作。
  詩人楊叔子:
  酸甜苦辣尋常事,歲歲耕耘敢稍休
  上世紀60年代,學習了焦裕祿的事跡,楊叔子感動不已,寫下一首《贊焦裕祿同志(詞韻)》:送暖何存己,鐘情獨及人!沙狂驅(qū)百里,雨猛察千村。無懼膏肓疾,長憐骨肉親。沛乎蒼昊碧,蘭考鑄忠魂。
  這是楊叔子千余首詩詞中的一首,也很好地反映了他的詩風。
  “國魂聚炬詩魂燦”,雖是理工生,楊叔子卻浪漫細膩,熱愛寫詩。無論是留校、入黨、結(jié)婚等人生大事,還是送別同事、外出旅行、閱讀書籍等日常感懷,他都用詩歌來抒懷和紀事。
  楊叔子對詩詞的熱愛源自家教。和許多中國孩童一樣,少年楊叔子學會的第一首詩是《靜夜思》。1938年,日本侵略者逼近江西湖口,5歲的楊叔子在跟著家人逃難途中,曾做過孫中山秘書的父親楊賡笙將詩中游子思鄉(xiāng)之情化作山河破碎的悲憤,囑告楊叔子要一句句銘刻在心,發(fā)憤圖強。
  楊叔子說:“父親言傳身教的愛國主義教育對我影響至深,難以忘懷。”翻看楊叔子的詩詞集會發(fā)現(xiàn),愛黨和愛國是他幾十年來的永恒主題。古人說,修辭立其誠。楊叔子在詩詞里吟唱一個真誠、真實的自己。
  1956年,楊叔子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他激動地寫下這樣的詩句:“一片丹心騰熱血,滿懷壯志請長纓。自此螺釘裝配罷,無朝無夜奮奔騰?!彼岳卒h的“螺絲釘精神”表明自己激動的心情以及要利用所學貢獻力量的決心。
  1981年,楊叔子公派美國做高級訪問學者。在飛機上,他奮筆寫下這樣的詩句:“騰空越海異鄉(xiāng)行,不在金元不在名。惟有學成歸國愿,人間總是梓桑情?!痹L問臨近期滿,美方以優(yōu)厚待遇挽留,希望他延期返華。當時,他的工資一年只相當于600美元,而在國外,一位教授的年薪至少數(shù)萬美元。有人問他:“為什么要回國?”他只反問:“為什么不回國?”
  1992年,楊叔子增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他賦詩明志:“總賴宏文群有力,頻加重任我唯真。心如明月情如水,笑作梅花寄此身?!?br>  1993年,楊叔子擔任華中理工大學校長。他有感賦《浪淘沙》:“何計創(chuàng)新篇?夢繞魂牽!成城眾志是源泉。謀政須符身在位,無愧前賢。”他在自傳體回憶錄《往事鉤沉》中寫道:“以前,我致力于讓自己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專業(yè)教師。而今呢?我變成了一個忠誠于黨的教育工作者,變成了一個讓學生成為‘現(xiàn)代’‘中國’‘人’的教育工作者?!?br>  楊叔子說:“接任校長,就是‘重任落雙肩’。人貴有自知之明,‘何計創(chuàng)新篇?’是‘成城眾志是源泉’。而自己呢?必須盡心盡力,一定要有任勞任怨的精神。”
  楊叔子深耕古典詩詞創(chuàng)作,秉持文以載道傳統(tǒng),詩詞結(jié)構(gòu)嚴謹、格調(diào)高雅,無論詩文皆感情真摯,將國學和科學巧妙融合。
  今年教師節(jié),尹周平和同事特地去看望了恩師楊叔子。楊叔子很高興,現(xiàn)場吟誦了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楊老師用‘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來鼓勵我好好工作?!?br>  今年國慶期間,楊叔子從醫(yī)院回家3天。他對妻子徐輝碧說:“回顧我這一生,在黨的培育下,在同志們的幫助下,做了一點工作。我是幸福的。”他還跟徐輝碧背誦了古詩詞,說:“我們相處70年,從同學、朋友到夫妻,感情非常好,生活是美好的。讓我們相互牢記一句話: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愛綿綿無絕期。”
 ?。?長江日報記者周劼 陳曉彤 汪洋 胡義華 通訊員王瀟瀟 )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