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小動物建通道,江夏多了一條串山連湖的綠色門戶大道
2023-06-12 09:11:00 來源: 長江日報

武漢正推動城市綠色低碳發(fā)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一理念深入到城市建設之中。6月9日,在江夏區(qū)山湖大道施工現(xiàn)場,長江日報記者看到,一條山水相依的綠色門戶大道已現(xiàn)雛形。

武漢市第一條為小動物修建生物通道的市政道路

生物通道效果圖,山湖大道隱入山體之間。通訊員吳芷怡 供圖

山湖大道北接黃家湖大道,南至橫十四路,全長約12.4公里,雙向8車道,項目串聯(lián)沿線八分山、團結水庫、沙港水庫、紅旗水庫生態(tài)公園、龍王山等重要生態(tài)綠核,起點就在八分山腳下。

山湖大道效果圖。通訊員吳芷怡 供圖

武漢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山湖大道(金龍大街-橫十四路)項目負責人王斌強告訴記者,作為武漢南部海拔最高的“網紅”山,八分山以日出日落的絕美風景和豐富的自然生態(tài)聞名,野豬群出沒還上過新聞?!叭绾卧谛蘼返耐瑫r最大程度保護生態(tài),是我們設計考慮的首要問題。生物通道的概念在公路、鐵路設計建造時用得比較多,青藏鐵路有33個野生動物通道,山湖大道是武漢市第一條為小動物修建生物通道的市政道路?!?/p>

在山湖大道山林段八分山埡口,路基已基本貫通,未來兩山之間將建隧道供車輛通過,隧道頂部就是上跨道路的生物通道。聽起來有點像園博園的生態(tài)織補橋?王斌強說,織補橋主要滿足游人、車輛穿梭園博園南北園區(qū)的交通需求,而山湖大道的生物通道專為鳥類、動物而設,“我們前期調查時看到過松鼠、兔子,農民說野豬經常下山偷莊稼。生物通道建成后,頂上覆土復綠,為山體之間生物的往返棲息提供廊道,保護生物之間的自然聯(lián)系,也降低生物穿越對道路通行造成的危險。”

八分山生物通道段邊坡支護格構正在施工。通訊員供圖

除了這座上跨通道,八分山段還會建2、3處下穿道路的生物通道,王斌強非常細心,“我在農村長大,知道兔子喜歡低洼的地方,擦著墻走。這種下穿道路的管涵難免會積水,我們設計時抬高了動物步道,小動物經過時不用蹚水?!?/p>

山湖大道是條新路,王斌強表示,工程師在道路設計時優(yōu)化豎向設計,減少填挖高度,結合生態(tài)修復,最大限度減少對山體的影響,沿線隙地內現(xiàn)有的魚塘、藕池、溝渠和低洼地都盡量保留,充分利用建設海綿設施,實現(xiàn)雨水自然蓄存利用。

保障慢行

人行綠道直通八分山

路邊隙地綠化同步施工,多種樹木已開始栽種。記者李永剛 攝

除了道路設計,隙地景觀綠化工程也是山湖大道設計中極重要的一環(huán)。大道生活區(qū)一帶,施工正如火如荼進行,記者抬眼望去,桂花、樸樹、櫻花、銀杏、樟樹、三角楓、廣玉蘭……道路兩側的綠植豐富多樣。王斌強介紹,“我們選用繁花、春花、新優(yōu)植物品種,按照玉蘭迎春、櫻花舞春、紫荊熙春、海棠望春的時間序列,打造景觀特色。設計時充分考慮慢行交通,未來,山湖大道的綠道和八分山的綠道順暢聯(lián)通,通過優(yōu)化斷面設計,保證連續(xù)、寬敞、舒適的慢行空間,引導市民綠色低碳出行?!?/p>

“智慧”路燈桿正在安裝。記者李永剛 攝

一年前還是山村野地的山湖大道,開始有了城市氣息。記者認出,道路兩旁裝上的多功能智慧燈桿,正是高新大道同款“玉蘭燈”,可以想象未來這條路燈火通明、流光溢彩的樣子。據介紹,這款智慧路燈不僅集智慧照明、環(huán)境監(jiān)測、充電樁、運維管理等多種功能為一體,還預留了5G、車路協(xié)同等智慧設施接口。待未來相關條件成熟,依托綜合桿布局路側感知設施,植入智慧科技后,山湖大道可打造為江夏區(qū)第一條開放式車路協(xié)同、無人駕駛示范道路。

循環(huán)低碳理念貫穿設計全過程

工程技術人員在檢查利用固體廢棄物施工的路面基層。記者李永剛 攝

近年來,江夏區(qū)積極推動發(fā)展大健康產業(yè),山湖大道建成后將是江夏區(qū)連通武漢市中心城區(qū)的主通道之一,極大提升光谷南大健康產業(yè)園與中心城區(qū)的通行效率??拷喜抗I(yè)區(qū)的項目現(xiàn)場已基本建成水泥混凝土長壽命路面,“注意看,這里的路面是沒有縫的?!蔽錆h市政工程設計院道路專業(yè)工程師浦江云告訴記者,山湖大道南段沿線將分布生物醫(yī)藥、醫(yī)療器械、健康小鎮(zhèn)、物流運輸等多樣化產業(yè),“明年京東在產業(yè)園投建的項目就要開建了,貨運交通量大,一定要注重道路全壽命周期設計,修‘扎實’的路?!币虼耍I(yè)區(qū)5.6公里道路均采用連續(xù)配筋混凝土長壽命路面結構,“青化路采用這種長壽命路面后解決了‘屢修屢破’的難題,它初期修建費用高,但日常養(yǎng)護費用少,安全耐久實用,總體來說,更低碳環(huán)保。”

人行道鋪設透水磚。記者李永剛 攝

武漢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師曹漢鳴蹲在路邊,研究慢行道固體廢棄物骨料水穩(wěn)試驗段的斷面,這里也蘊含設計者的低碳理念?!耙酝鏊€(wěn)層要購置堅硬合格的石料做骨料,我們用回收的建筑固廢做再生骨料,減少石料的用量,經過多次試驗,可以達到同等的強度和穩(wěn)定性能?!?/p>

綠色環(huán)保的不僅是一塊磚、一條路。武漢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周俊介紹,低碳已成為公司上下直至整個行業(yè)的重要科研方向,市政設計院作為國家科改示范企業(yè),就建筑固廢利用等綠色生態(tài)低碳環(huán)保技術做了大量研究。近年來,公司組織道路、交通、水環(huán)境、橋梁等各專業(yè)技術團隊,做出多項綠色生態(tài)低碳的課題研究項目,并在各類市政工程設計中得以實踐應用。

(長江日報記者王慧純 通訊員吳芷怡)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