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益攝影師為袁立燦和老伴拍的合影 |
武漢晚報訊(見習記者唐婧妮 通訊員李泓翔)由武漢晚報公益文化傳播院攜手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武漢市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武漢市慈善總會、好醫(yī)網(wǎng)、漢網(wǎng)聯(lián)合發(fā)起的“益張照片·最美夕陽”公益活動正在溫情拍攝中。昨天,公益攝影師和志愿者來到武漢市江岸區(qū)花橋小區(qū)一村,上門為申請成功的老人袁立燦服務(wù)。
得知志愿者們要來家里拍照,袁立燦老人比往常早起1個小時,女兒袁小萍特地為他搭配了紅色毛衣和藍色格子圍巾。“爸爸這樣穿真精神!”袁小萍多年來一直在父母身邊照顧,特別是在父親高位截癱這18年來,每天寸步不離。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兩位老人身體和精神狀態(tài)都不錯,袁小萍曾被武漢晚報社、武漢市老齡辦評為武漢市十大孝子(女)。
今年94歲的袁立燦老人,從1950年進入銀行當“小袁”起,就開始給本報投稿,這生涯一晃就是60多年??蛷d里,各類書籍、報紙整齊擺放。袁小萍說:“爸爸一直堅持每天看報,這次拍照就是他自己打電話報名的。”袁爹爹把珍藏多年的剪報冊拿出來給記者看,泛黃的紙張透著時間的厚重,有“豆腐塊”消息,也有專欄和頭版頭條,他詳細備注了登報時間和心情,這樣的剪報冊子有20多本。袁爹爹說,自己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幾十年堅持訂報。自己從滿頭青絲讀起,讀到白發(fā)蒼蒼,一口白牙掉光,與投遞員都是老朋友了。他曾下放到宜昌的深山老林,那里沒有晚報,便讓父親郵寄晚報到農(nóng)村,在油燈下細細品味,“見晚報如見親人”他說道。1979年,為了搶新聞“時效性”,有一次他連夜從漢陽步行到漢口洞庭街送稿,因勞累過度住院一周,這樣的事發(fā)生過不止一次,袁爹爹笑著說寫作的快樂比疾病大得多。此外,袁爹爹現(xiàn)在還堅持每天都寫日記,他將幾十年來的日記本整理、編號,足足有60多冊、200多萬字。“我得的各種獎狀有一大摞!”袁爹爹邊比劃著邊哈哈大笑。
袁爹爹與老伴王國權(quán)是1949年10月1日結(jié)婚,風雨攜手走過了69年。袁爹爹回憶自己第一篇在報紙上刊登的文章就是1952年的《我同意愛人穿花衣》。多年來他們相濡以沫,拍照時,兩位老人的手緊緊的牽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