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細胞異體真皮移植修復皮膚中的應用
2018-08-06 14:32:00 來源:鄂爾多斯網

哺乳動物真皮損壞后不能再生,創(chuàng)面收縮和瘢痕形成是真皮損傷后修復的必然結局。


  1913年Loewe首次應用真皮移植獲得成功,證實真皮組織能增強移植皮膚的韌性,抑制肉芽組織生長和瘢痕形成,降低創(chuàng)面的攣縮程度。


  1985年Heck等首先將同種異體真皮作為自體表皮移植的載體,應用于鼠體表創(chuàng)面上,移植后幾天,即可見皮片血管化,10個月時仍未見移植片收縮。同年,有人在研究異體植皮時發(fā)現(xiàn),幼年供體移植物較成年供體移植物的存活時間明顯延長,推測可能是由于幼年供體移植物的抗原性較低所致。


  1998年孫永華等報告了脫細胞異體真皮(北京桀亞萊福生產)的研究與應用,該真皮保留了真皮基質做框架,有完整的基膜為自體的成活和真皮與表皮的連接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基礎,同時由于抗原性低,可使支架長期存活。對大面積的燒傷病人尤其是關節(jié)功能部位的深度燒傷,如何既能克服單純自體皮源不足又能使自體表皮移植后外觀及功能差等缺點得到改善,一直困擾著燒傷界。我們臨床實踐表明,單純表皮細胞膜片因缺乏真皮成分,移植后易發(fā)生感染,其存活率為50%~80%,細胞膜片脆性較大,愈合后瘢痕攣縮嚴重,效果差。因真皮在皮膚重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增強創(chuàng)面移植物的韌性,加速細胞膜片的成熟和分化,抑制肉芽生長,減輕移植物收縮與瘢痕形成。


  我們采用脫細胞異體真皮網狀支架加自體表皮進行復合移植修復皮膚大面積缺損:一方面克服了微粒皮移植術所形成的明顯瘢痕和功能障礙,減輕了病人的痛苦,改善了病人的外觀,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質量;另一方面,具有中厚皮片移植的優(yōu)點,成活后不易攣縮,色澤好,彈性較佳,對關節(jié)功能影響小,供皮區(qū)繼發(fā)形成瘢痕不明顯,尤其是適用于燒傷面積大,頭皮皮源充足病人。此外.瘢痕切除創(chuàng)面采用復合皮膚移植對縮短供應區(qū)愈合時間、減少供皮區(qū)瘢痕形成,改善病人外觀具有重要意義。


  版權聲明:本文系北京桀亞萊福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原創(chuàng)編輯整理,未經本司授權不得轉載和使用。如需獲取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