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記者陳倩 劉中燦 通訊員何莉莉 白麗莎
站在武漢新洲鳳凰山上,有幾百畝不愁銷路的茶園。這里出產(chǎn)的茶葉,一年可以帶來600萬元營業(yè)額。因面部毛細血管瘤致殘的徐從德,不僅依靠這片茶園致富,還帶動了10戶和他類似境遇的殘疾人脫貧。今年8月,他被評為2017年度中國殘疾人事業(yè)新聞人物。
天生半邊“紅臉”
曾是他命運的枷鎖
16歲那一年,是徐從德人生中的最低谷。那一年,父親和同村人打架后喝農(nóng)藥自殺,徐從德當時剛上初三。家里的頂梁柱沒有了,他只能輟學,去生產(chǎn)隊勞動養(yǎng)家。有人罵他:“死了爹的紅臉怪”,這個難聽的稱呼源于徐從德的臉。從眉心到下巴,整個右臉紫紅色隆腫,右半邊嘴巴不時滴下涎液。這種病叫毛細血管瘤,屬于先天疾病。勞動強度一大,血管瘤會引發(fā)疼痛,嚴重的時候還有血管破裂的危險。
“我現(xiàn)在每年都要去做激光冷凍。不然它會一直長?!币荒甑幕ㄙM將近五六萬,這是徐從德近幾年脫貧致富之后才敢想的事情,“以前沒有錢就沒去做過,能活到現(xiàn)在很幸運?!?br>
為活命而打拼
荒山上整修數(shù)百畝茶場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剛開始實行分田到戶的時候,徐從德就靠著比其他人更精細的田間管理,糧食產(chǎn)量總是名列前茅,但是一年忙到頭,也只能賺千把塊錢。
愛折騰的徐從德,在1992年承包了村里的十多畝地,自己開著推土機開辟了十多畝魚塘,每年能賺四五千元,結(jié)婚成了家。
2000年他承包了鳳凰山茶場。這個茶場長期虧損,已經(jīng)很長時間無人管理,簡直成了一座荒山,雜草差不多有一人高。為了省錢,夫妻倆自己動手,又請了幾個勞力,用了大半年的時間,清除雜草,種上茶樹。
因為怕又賠錢,一開始徐從德只簽了3年合同,后來茶場運行情況還好,3年到期又簽了5年,5年后又續(xù)了5年。這13年,茶場主要種的是綠茶,屬于大路貨,收入也是不溫不火。
建起茶葉合作社
帶領(lǐng)殘疾人脫貧致富
2013年,在新洲區(qū)政府支持下,徐從德成立了香惠茶葉種植專業(yè)合作社,引進了在上海世博會上獲得過銀獎的舊街白茶。他新建了200平方米的標準化茶葉加工廠和700平方米的辦公樓,還購置了加工設(shè)備15臺,至此茶廠的變化翻天覆地。徐從德說,自從茶廠變得更體面之后,來廠購茶的顧客都更多了,“把房子一改,機械一換,做的茶葉顏色也好看,人家感覺你是專業(yè)的,更信任你了?!?br> 其實一開始,徐從德心里是有些忐忑的,改造茶場讓他負債五六十萬,當時他估計,一年賺幾萬,20年應(yīng)該能還清了。不過實際情況比他想的好得多:2014年開始,就有了10萬元的純利潤,2015年達到20萬,到今年,茶場的負債基本還清了。
徐從德沒有忘記與他有類似境遇的殘疾人。他把附近的10戶殘疾人都吸收進了合作社,入股的時候每家需要3萬元的入社資金,徐從德給他們減了一半,剩下的都是從茶場的資金里出。除了年底分紅,他還根據(jù)殘疾人的實際情況,讓他們擔任看護、采茶等力所能及的勞動。操良友左手殘疾,徐從德讓他在采茶季負責巡山,有時候也幫著做茶葉、打秤,一年下來分紅和工資收入能有上萬元。
除了這十戶入社的殘疾人,每年采茶的季節(jié),徐從德都會請周邊灣子里的村民來打零工賺錢。如果是殘疾人,每斤多算兩元錢。周邊的灣子里,二十多名殘疾人受到過這種優(yōu)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