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年路非機動車道有路肩高達12厘米,自行車被逼上機動車道
長江日報融媒體7月8日非機動車道與過街人行道銜接處的路肩高坎是城市的小細節(jié),本應無障礙的通行卻因此受到阻礙。近日有市民反映,青年路部分路段非機動車道存在路肩高坎,導致騎行者被“逼”上機動車輔路。長江日報記者就此進行了探訪。
市民留言:路肩高坎高達10厘米,盼削坎改坡
市民張先生在“城市留言板”上反映,從青年路后襄河公園過常青路道口到范湖地鐵站A出口方向,走非機動車道要上一道10厘米的路肩高坎,很多非機動車只能走機動車輔路,電動車、自行車與機動車混行,非常危險。青年路有幾處類似地方,盼道路管理部門能改進。
記者探訪:多處路肩高矮不一,最高處高12厘米
長江日報記者赴現(xiàn)場探訪發(fā)現(xiàn),在青年路與淮海路、范湖路等路段交會道口,非機動車道(人行道)與過街斑馬線的銜接處或呈緩坡狀,或是2厘米以下的低矮路肩高坎。
當行至張先生反映的青年路與常青路交會路口時,聽得一聲車輪軋過的悶響。長江日報記者拿出軟尺測量,此處路肩高達12厘米。
長江日報記者觀察發(fā)現(xiàn),5分鐘內有10位從后襄河公園方向經(jīng)此交會口過街的騎行者,都沒推車過“坎”,或從中央渠化島騎行繞過斑馬線走機動車輔道,或是過街后沿機動車道逆行,從人行道路肩高坎破口騎上非機動車道,存在安全隱患。
在青年路與后襄河南路交會處的編號B1014的信號燈附近,長江日報記者發(fā)現(xiàn)非機動車道路肩高5厘米;青年路與后襄河北路交會處,與過街斑馬線相連的兩端非機動車道路肩高坎約10厘米。青年路上的路肩高坎主要在常青路至后襄河北路600米內的4處路肩,高度均超過5厘米。
設計方:設計方案是要求平齊,施工可能不夠到位
青年路改造屬于長江大道改造工程,2014年基本完工。武漢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綜合設計二院道路專業(yè)副總工程師黎明介紹,按照2012年9月施行的國家標準《無障礙設計規(guī)范》,非機動車道(人行道)與過街道口銜接處應采取無障礙設計,要求其外露高度不高于1厘米,而當時的青年路設計方案是要求其與機動車道邊平齊。
對于為何會出現(xiàn)5厘米以上高差且多處高度不一,黎明分析,施工可能不夠精細到位,且青年路(范湖—發(fā)展大道)段地下存在電纜溝,銜接處的降低施工可能存在困難。
青年路部分路肩高坎能否“削坎改坡”?設計方表示有局部改進空間。
施工方:將到現(xiàn)場勘查
施工方中建三局長江大道指揮部總工程師秦建剛說:青年路與常青路相交道口原先是轉盤,沒有人行過街設施,過去施工時是采取銜接處將非機動車道與機動車道隔離,高度為5到10厘米。后來因2015年開工建設漢江大道常青路高架,2016年此道口改為渠化島,增加了行人自行車過街功能,而非機動車道銜接處未同步進行無障礙降坡。原先施工對無障礙考慮不夠,近幾年已改善。
施工方表示將先到現(xiàn)場勘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