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團隊用人工智能技術給長城險段開出體檢報告
2018-08-31 08:27:00 來源:荊楚網(wǎng)

□楚天都市報記者柯稱通訊員吳江龍

人物簡介:黃先鋒,39歲,安徽壽縣人。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導,航空航天攝影測量研究室副主任;武漢大勢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

現(xiàn)代科技與古老文化越來越交融。一段“我用AI修長城”的視頻,日前在網(wǎng)上走紅。該項目核心成員、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黃先鋒教授告訴楚天都市報記者,他的團隊將無人機拍攝的照片重建為3D模型,再通過人工智能(AI)計算長城破損程度、虛擬還原歷史面貌,相當于開具了“體檢報告”,下一步還將開具“治療方案”,算出修繕所需的材料清單。

用AI助力長城修繕

這段待修的長城是位于京郊懷柔區(qū)八道河鄉(xiāng)境內(nèi)的箭扣長城,它坐落于海拔千余米的險峰斷崖之上,是明代萬里長城最著名的險段之一,因整段長城蜿蜒呈W狀,形如滿弓扣箭而得名。箭扣長城年久失修,部分城墻、烽火臺、樓梯在歲月的侵蝕下破損嚴重,亟待保護和修繕。

此次修繕項目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攜手英特爾公司開展,黃先鋒團隊深度參與。在黃先鋒的電腦上,記者看到一張箭扣長城的“圖片”,一段接近70度角的長城連接著山頂?shù)姆榛鹋_,兩邊都是懸崖峭壁。等黃先鋒滑動鼠標,記者才發(fā)現(xiàn),原來這不是一張圖片,而是實景三維重建的3D模型,可以變換視角從不同角度觀察長城全貌?!斑@樣的地形,別說是修,先期測量工作都是極大挑戰(zhàn)?!秉S先鋒說,利用現(xiàn)代科技,這項工作變得簡單許多。首先,利用英特爾無人機對這段700米長的長城拍攝了近萬張圖片,他的團隊在后端接收后,通過攝影測量技術進行快速分析處理,重建3D模型,再運用人工智能算法來檢測長城的破損及結(jié)構(gòu)缺陷,判斷出需要修繕的裂痕和磚瓦缺失。

黃先鋒介紹,下一步該團隊將與工程人員配合,用人工智能算出修繕所需材料的尺寸、數(shù)量,保障工程進度更快、更高效。

曾參與敦煌數(shù)字化

“這個項目是我主動自薦參與的,想為文物保護貢獻一份力量?!秉S先鋒介紹,他本科學機械專業(yè),后來因為個人興趣攻讀了計算機,博士階段確定為遙感測繪方向,這樣一個標準的“工科男”,因為跟隨“兩院”院士李德仁參與“數(shù)字敦煌”工程,從此迷上文物與歷史文化。在他演示技術時,記者注意到所采集的案例多是文物或歷史遺跡。“再偉大的文物都敵不過時間的傷害,數(shù)字化能無限延長它的生命?!秉S先鋒展示了一段多年前制作的視頻,敦煌莫高窟的壯麗和神秘,在3D模型中逼真展現(xiàn),讓人身臨其境。他說,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讓更大規(guī)模的文物數(shù)字化變得可能。

黃先鋒回憶,2009年他和同事張帆博士等人赴敦煌,進行莫高窟全方位數(shù)字檔案采集,當時主要依靠地面激光掃描儀和機載激光掃描儀,光是設備就花了一萬元請大卡車來運送,還需要動用小型飛機航拍,數(shù)據(jù)分析也以人工為主,耗時耗力。“現(xiàn)在用數(shù)碼相機、無人機和人工智能技術,就能重建更精確的3D模型。”

每個人都能3D建模

黃先鋒團隊的核心技術是讓3D建模平民化、“傻瓜”化,它的市場運用遠遠不止于文物保護,在科研教學、國防反恐、智能城市、智慧交通、娛樂游戲等方面都極有價值。“高校是技術的孵化地,充分的市場競爭能讓技術更好地改變生活?!?014年,黃先鋒帶領一群博士,成立了武漢大勢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探索實景三維重建技術的市場化。他們朝九晚九,一周工作七天,不斷完善技術,往往為了改進一次算法,就要測試兩周。硬是在這一領域,做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如今,該團隊Get3D在線建模平臺已經(jīng)上線,用戶只需要上傳足夠要求的照片,就能在線生成自己的3D模型。記者看到,已經(jīng)有中國地質(zhì)大學的教授,利用該平臺生成了上百塊礦石3D模型,運用于課堂教學。黃先鋒暢想著,未來要建設一個超級建模中心,人人都拿起相機,共同搭建一個美好的虛擬世界。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