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 楊朝清
人稱“老葛”的河南人葛遠征,收工之后常去上海的地鐵站內“蹭”免費wifi,跟家里人視頻通話,被拍客拍到后無意間成了“網(wǎng)紅”。許多人被“老葛”打動,因為他觸動了人們內心深處關于家庭和親情的柔軟地帶。(1月15日《新京報》)
在葛遠征所在的工地上,像他這樣去地鐵站“蹭網(wǎng)”的農民工不止一個。許許多多農民工告別鄉(xiāng)土社會,來到城市漂泊,在“老葛”們身上,是一個群體生存狀態(tài)的縮影。盡管農民工的收入和待遇在不斷提升,“建筑工月薪遠超白領”并不新鮮,但他們依然生活在城市邊緣地帶,想方設法壓縮生活開支。他們也有和家人親情互動的訴求,頗具“時代感”的視頻聊天,為農民工提供了一種低成本、高效率的渠道。一項調查顯示,53.7%的農民工缺乏業(yè)余文化生活,60.9%的務工企業(yè)沒有文化娛樂設施。一方面,農民工脫離了原有的社會關系網(wǎng),社交圈子、生活圈子相對封閉;另一方面,伴隨著市場化和商品化進程,許多精神文化活動都需要花錢,不舍得消費的農民工,業(yè)余文化生活難免單調乏味。于是,蹭小區(qū)的wifi也好,使用地鐵免費wifi也罷,“蹭”的行為中飽含著農民工強烈的精神需求,以及對更好生活與合家團圓的渴望。
有社會學學者指出,農民工進城之前生活的圈子是他們的“鄉(xiāng)土世界”,進城之前所想象的城市生活是他們的“想象世界”,進城后生活于其中的客觀現(xiàn)實世界是他們的“城市世界”,對真實生活的不斷適應是他們的“實踐世界”。缺乏財富積累和社會資本的“老葛”們,融入城市面臨著諸多困難。許多已經不再年輕的農民工身上,承載著一個家庭的希望。上有老下有小,支付孩子的教育費用、賺錢蓋房子、幫助兒女成家或者為自己儲備“養(yǎng)老錢”,農民工為了掙錢不辭辛苦,收入其實并不算低,生活卻很節(jié)儉甚至吝嗇。在圍觀者看起來有些心酸的“蹭網(wǎng)”,在他們看來卻比以前有了好的改變,“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小小的手機屏幕,猶如一根社會聯(lián)結紐帶,一頭連著城市,一頭連著鄉(xiāng)村。農民工的精神家園除了需要親情互動,還需要更豐富的業(yè)余活動,以及被尊重、被認同。農民工群體為城市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不應該在網(wǎng)絡時代淪為弱勢群體,在為“老葛”們感動之余,為他們真正做點實事,比如在農民工相對集中的場所提供免費wifi,給他們更豐富的精神生活和貼心暖心的公共服務,讓“老葛”們想家的時候,不必蜷縮在地鐵站的墻腳與兒女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