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訊(長江日報記者王春嵐 通訊員高琛琛)“新的一輪病毒感染來了,孩子高燒不退,嘴里全是皰疹,疼得吃不下飯,太可憐了!醫(yī)生警告家人,不要親吻孩子,孩子抵抗力太低,這次病毒是大人通過親吻、唾液飛沫傳染的……”最近幾天,這條消息在朋友圈里瘋轉(zhuǎn),說法驚悚,令不少家長憂心忡忡。長江日報記者25日向醫(yī)生求證發(fā)現(xiàn):這個說法是對的。
連續(xù)3天,市民方女士的朋友圈里都有人轉(zhuǎn)這個“親吻致病”的小提醒,方女士自己家里也有4歲的孩子,平時母女倆經(jīng)常嘴對嘴“親親”,看到這個說法后,她在“好媽手冊 ”(微信公號:whhaomama)留言詢問:這是朋友圈的驚嚇式文章,還是真的有道理?親吻真會讓孩子染病?這是什么皰疹?
武漢兒童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主任醫(yī)師陳和斌介紹,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推斷作者想提醒家長們注意預防皰疹性咽頰炎。傳播該病的是腸道病毒,的確是通過密切接觸傳播的,如近距離說話、面對面睡眠呼吸、親吻接觸等。因此,如果大人身上攜帶病毒,親吻孩子后的確有可能造成傳染。一旦感染,可以終身攜帶病毒,但抵抗力強者不一定發(fā)病,而年幼體弱者則容易導致疾病。
孩子患病后,真會像文章中說的那么可憐嗎?陳和斌介紹,患兒口中長皰,多會疼痛難忍,需要大人精心護理??捎脺亻_水或淡鹽水漱口,吃溫涼的流質(zhì)或較軟不需過多咀嚼的食物,鼓勵孩子多飲水。好消息是,吃冰淇淋可通過接觸低溫甜食,幫孩子降低疼痛感、振作精神,在健康狀況許可的前提下,不妨讓孩子嘗試吃點冰淇淋,但食用后建議喝溫開水漱口。
要預防此病,保持個人衛(wèi)生很重要,應常洗手、多通風。同時,家長還是應盡量避免親吻孩子。
陳和斌說,家長不必看到孩子長疹子,就開始驚慌。比如“近親”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頰炎,都是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都會令孩子發(fā)熱、出疹,但皰疹性咽頰炎的病灶多是在咽喉、扁桃體等處,皰疹周圍還有紅色暈斑,而手足口病的皰疹則是在口腔黏膜、舌頭、同時在手腳、肛門周圍也可見。陳和斌提醒,看到孩子身上長皰疹,家長不必過于驚慌,及時帶到醫(yī)院來查明病因、對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