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號沉船事件是人類歷史上的大事件。這艘當年由英國白星航運公司建造的世界最豪華游輪,以先進的設(shè)計理念和極致的奢華體驗,被稱為“世界工業(yè)史上的奇跡”。泰坦尼克處女航具有特殊的意義。這艘被譽為永不沉沒的游輪于1912年4月10日從英國南安普頓出發(fā),途徑法國瑟堡-奧克特維爾以及愛爾蘭昆士敦,駛往美國紐約。船上有愛德華時期的社會各個階層的人士:世界富豪、巨賈名流、政府官員、中產(chǎn)階級商人和度假的家庭,以及出身低微但渴望在新大陸開辟新生活的人。無論他們屬于哪個社會階層,在1912年4月15日都經(jīng)歷了同樣的命運,泰坦尼克號在航行中撞到冰山,當時船上2228位乘客,只有705人逃過此劫,獲救重生,其余1000多人隨巨輪沉入冰冷的北大西洋海底,成為世界航運史上最慘烈的海難之一。
泰坦尼克號,給世人留下了許多經(jīng)典的傳奇故事和太多未解之謎,雖沉入深海一百多年卻依然吸引著全世界的關(guān)注。關(guān)于泰坦尼克號的各類小說、紀實、電影層出不窮,使得這個重大歷史事件成為了家喻戶曉、常講常新的話題。1997年好萊塢導(dǎo)演詹姆斯·卡梅隆以電影的手法把這段真實的歷史呈現(xiàn)給人們,感動了全球觀眾。在中國,大多數(shù)人也是通過電影對泰坦尼克號有了認識和關(guān)注。泰坦尼克不僅僅局限于一個事件、一個故事,它本身涵蓋了歐美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生活、工業(yè)生產(chǎn)的各個方面,由個體視角折射出的想象不可估量。
泰坦尼克號沉船于1985年被成功定位。從1987年開始,擁有RMS泰坦尼克有限公司和從沉船現(xiàn)場打撈文物的所有知識產(chǎn)權(quán)的美國普利爾展覽公司開始對泰坦尼克號沉船進行研究和打撈,在1987、1993、1994、1996、1998、2000、2004和2010分別八次挑戰(zhàn)3800米的大西洋深海,潛入到泰坦尼克號沉船遺骸,共打撈出水泰坦尼克號珍貴文物5500余件,并對這些文物進行了精心的保護處理。為了給全球觀眾提供親眼目睹沉船實物和用新的視角審視這場悲劇的機會,美國普利爾展覽公司設(shè)計了“泰坦尼克文物精品展”,這意味著,要讓這艘沉沒的游輪從海底升起,讓人們登上這艘傳奇巨輪繼續(xù)它沒有完成的航行,駛向未來。目前,在全球范圍內(nèi),已經(jīng)超過2500多萬觀眾參觀過這個展覽。
漢古藝術(shù)館去年12月底開始與普利爾展覽公示洽談這個展覽項目。武漢漢古藝術(shù)館有限公司董事長謝小青先生與美國普利爾展覽公司總裁鮑道平先生,在對把“泰坦尼克文物精品展”引進武漢的認知上高度一致。不到半個月,雙方負責(zé)人就在北京簽訂了合作協(xié)議,使得泰坦尼文物精品展迅速順利地被引進武漢,給觀眾提供一次與泰坦尼克號跨時空對視的機會。
本次展覽面積和配套面積達到近4000平方米,這也是“泰坦尼克文物精品展”目前在世界巡展中面積和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展覽分為“造船與啟航”、“船上生活”、“冰山和救援”、“海底發(fā)現(xiàn)”、“紀念”五個部分。展覽用藝術(shù)館獨有的視角和語言,通過先進的科學(xué)技術(shù)手段,將這艘豪華巨輪諸多場景復(fù)原,包括船長室、頭等艙、豪華大樓梯、咖啡廳、散步長廊、鍋爐房等,再配以聲、光、電,再現(xiàn)這艘傳奇巨輪昔日恢弘的歷史畫面,給了人們身臨其境“登上”泰坦尼克號的機會。展覽還復(fù)原了撞沉泰坦尼克號的那座冰山,觀眾可以通過觸摸冰山,感受一百多年前沉船夜晚北大西洋的寒冷溫度,以及那個不眠之夜的驚心動魄。
展覽展出美國普利爾展覽公司從泰坦尼克號沉船處打撈起來的具有代表性的珍貴文物300件/套,這些文物大多屬于船上乘客的私人物品和泰坦尼克號的零部件。除300件文物外,還有大量的船體資料、詳細的災(zāi)后報道和真實的照片資料。力求用真實的文物,講述令人難忘的巨輪上故事。泰坦尼克號的故事,承載了太多人的記憶,愛情的偉大,人性的彰顯,難以數(shù)計的動人情節(jié)都將在此次展覽中呈現(xiàn)。相信游客在重溫歷史的同時,也會有很多的啟發(fā)和感受。
配合展覽,漢古藝術(shù)館還引進了普利爾展覽公司制作的VR影片。影片采用了在3800米大西洋海底泰坦尼克沉船遺址實拍的3D鏡頭,融合了當今國際最先進VR技術(shù)團隊的智慧,把觀眾帶入北大西洋海底,親密對視泰坦尼克號。
此外,展廳還設(shè)置了“科教室”,以通俗易懂的圖文形式,對泰坦尼克號游輪以及泰坦尼克精神做進一步闡述。通過問答的形式為讀者解開關(guān)于泰坦尼克號沉沒的種種疑惑。后期,科教室計劃舉辦安全知識講座、安全逃生演練以及一系列社會活動,為參觀者提供更多知識性、趣味性的體驗。
傳遞著泰坦尼克精神的《泰坦尼克文物精品展》,將于4月28日在漢古藝術(shù)館盛大開展。偉大的泰坦尼克精神是人類崇高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它應(yīng)該有這樣一個載體予以呈現(xiàn),讓全球的人們都可以近距觸摸、感知和感悟,并且讓泰坦尼克精神代代相傳 !
《泰坦尼克文物精品展》代表文物
1 掛鐘 Crow’s Nest Bell
87/0154 (113)
名稱:掛鐘
來源:英國
年代:愛德華時期,1901-1914
尺寸:34.29×37.46厘米
這尊銅鐘最初掛在泰坦尼克號前桅的桅桿(瞭望臺)上,用于發(fā)出警告和日常計時。1912年4月14日,瞭望員弗雷德里克·弗利特敲了三下警鐘,警告正前方發(fā)現(xiàn)冰山。由此開始了泰坦尼克號沉沒的厄運。
This bronze bell originally hung above Titanic’s crow’s nest (the lookout cage) on the foremast. It was used for warnings and alarms, as well as general time keeping. On April 14, 1912 Lookout Fleet rang this bell three times, warning the bridge of an iceberg straight ahead. Thus began the fateful sinking of RMS Titanic.
2 鑲木暗鎖 Mortice Lock With Door Knobs
名稱:暗鎖
來源:英國
年代: 1912 年,愛德華時期
尺寸:15.24 x 15.24 x 13.97 厘米
安裝暗鎖需要木匠技術(shù),以確保鎖被準確地安裝到門里。門兩側(cè)都有把手和鑰匙孔,它可能是用來進入船艙的。
Installing this mortise lock required the skills of a carpenter to ensure that it was fitted cleanly into a door. There are door knobs on both sides and a key hole for locking the dead bolt. It was probably used to access a cabin.
3 可折疊的大禮帽 Collapsible Top Hat
名稱:可折疊大禮帽和絲領(lǐng)結(jié)
來源 Origin:英國
年代: 1912年,愛德華時期
尺寸:17.14 x 30.48厘米;
泰坦尼克號航行時代很時興佩戴高頂禮帽。社會上層人士人佩戴禮帽不僅是追求時尚,是身份的象征。在愛德華時代也很流行聽歌劇或旅行時佩戴絲綢領(lǐng)結(jié)。這頂帽子由著名的倫敦赫伯特·約翰遜帽子公司制造。
Top hats were still a common fashion accessory at the time of Titanic’s sailing. Usually worn by the upper levels of society, the top hat in addition to being fashionable also indicated class. This hat was made by the well-known hater, Herbert Johnson of London.
4 頭等艙舷窗框 Oval Porthole Frame
名稱:頭等艙舷窗框
來源 Origin:英國 United Kingdom
年代 Period: 1912 年,愛德華時期 Edwardian Period
尺寸Size:69.85 x 54.61 x 12.7 厘米 cm
這種類型的舷窗僅在價格比較高昂的頭等艙和二等艙的餐廳里才能見到。窗的玻璃非常大,可讓乘客看到大海。舷窗是可調(diào)的,以便讓海上清新的空氣進來。
This type of porthole is a pivot port that was found only in more expensive first-class cabins and in the Second Class Dining Saloon. The porthole is unusual in that it is both large enough to afford a view of the ocean and adjustable so that the glass can pivot to form a scoop and admit sea air into the room.
5 壁燈 Wall Sconce
名稱:壁燈
來源:英國
年代: 1912年,愛德華時期
尺寸:25.4 x 15.24 x 60.96 厘米
這種3個球狀鍍金壁燈位于頭等艙À la Carte餐廳里,它的上半部分是花卉裝飾,底部是蛇纏繞圖案。
This three-bulb gilded wall sconce was located in the First Class A la Carte Restaurant. It shows a floral decoration on the upper half and an entwined serpent motif at the bottom.
6 《標準家庭和學(xué)校用字典》, 1910年版 “Standard Home and School Dictionary” 1910 EDITION
名稱:標準家庭學(xué)校詞典
來源:歐洲
年代: 1912 年,愛德華時期
尺寸:21.59 x 16.51 x 5.08 厘米
作為來自德國的移民,帕爾鮑姆隨身攜帶一本圖文并茂的英語詞典。這本字典為軟皮封面,有一個金色軟皮蓋。
As an immigrant from Germany, Pulbaum kept an illustrated English language dictionary with him. This dictionary has a soft leather cover with gold lettering.
7 甲板燈 Deck Light
名稱:甲板燈
來源:英國
年代: 1912年,愛德華時期
尺寸:36.19 x 32.06 x 10.16 厘米
這只青銅甲板燈由倫敦海伍德兄弟公司制造,它由一系列安裝在甲板的黃銅框架里的棱鏡組成。其目的是捕捉和驅(qū)散周圍的太陽光,最大限度地提供照明,以便工程師修理頭等艙電梯的機件。
This artifact is a bronze deck light made by the Haywood Brothers of London. It consists of a series of prisms held in a brass frame that was installed in the deck. The purpose was to catch and disperse ambient sun light to provide maximum illumination so that engineers could make repairs on the first class elevator machin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