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米用了40分鐘,“扭扭車男孩”第一次站著走去教室|面談
2023-04-10 20:15:00 來源: 長江日報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4月10日訊(記者陳靜茹)4月5日,一個好消息傳來:“扭扭車男孩”張亮站起來了!自幼患有“脆骨癥”,他2022年坐著扭扭車參加高考,并考入安徽工程大學,自強不息的精神感動了無數(shù)網(wǎng)友。站起來行走一直是他的夢想。4月9日,張亮做客長江日報《面談》,講述了自己是如何站起來行走的。50萬網(wǎng)友觀看了這期節(jié)目。

主持人對話“扭扭車男孩”張亮?!睹嬲劇方仄?/p>

穿上自己參與開發(fā)的仿生外骨骼

人生第一次走了16米

記者:你在怎樣的情況下,實現(xiàn)了自己的第一次行走?

張亮:4月5日,我穿上了自己參與開發(fā)的仿生外骨骼。在這一套輔助行走器具的幫助下,我實現(xiàn)了站立和行走。第一次行走,我走了16米,大約用了五分鐘。因為之前從來沒有走路的經(jīng)歷,所以初次行走是比較艱難的。當我邁出第一步的時候,心情非常激動。對我而言,這不僅僅是我的第一步行走,也是我人生的第一步。站立的感覺非常震撼,從腳傳到整個身體的感官沖擊力是我前所未有的體驗。站起來后,我感覺自己變高了,視野也更高更遠。

記者:你在什么樣的機緣下接觸到了仿生外骨骼?當時為何想通過這種途徑讓自己站起來?

張亮:起初是因為我假期在家里看到的一篇論文,里面介紹的是人體外骨骼。它的封面是一組過程連續(xù)的圖片,上面是一個人先坐在輪椅上,后來借助外骨骼慢慢站起來走路。我研究了這篇論文很久。這是我初次了解到仿生外骨骼。后來,我看到大學內(nèi)有機械方面的相關(guān)比賽。我想如果以仿生外骨骼來參加比賽,能解決項目經(jīng)費的問題。緊接著,在老師的指導下我開始組建團隊,團隊成員來自我們學校的四個學院:機械學院、電氣工程學院、計算機學院和人工智能學院。因為仿生外骨骼這個項目是跨學科的,需要有多學科知識匯集才能完成。不同專業(yè)的同學所學到的專業(yè)知識的深淺是不一樣的,可以各展所長。比如我是計算機專業(yè),去學機械制造方面的知識,肯定是不如學機械制造專業(yè)的同學,他的知識底子比我更扎實。我覺得,一方面參加比賽去挑戰(zhàn)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對我人生中一個理想的追求,一舉兩得。

記者:你們制作這個仿生外骨骼的流程復(fù)雜嗎?其間有過失敗嗎?

張亮:設(shè)計流程是首先根據(jù)一個正常人的生理模型去設(shè)計。因為我身體比較特殊,身高不足且身體有些位置有畸形。最難的是將這套正常設(shè)計的仿生外骨骼與我的身體進行一個模擬,這里要用到我的人體3D模型。最初,我們團隊是用卷尺量出我身體部位的大小,然后進行一個模擬融合,但輸入的時候數(shù)據(jù)總是會有差異。前期實驗時,總會出現(xiàn)不貼合的情況,也是因為這方面的原因?qū)е挛覀儓F隊項目停滯了2到3個星期完全沒有一點進展。后來,我在蕪湖市第五人民醫(yī)院做了全身三維CT掃描,拿到了我的人體3D模型,再進行精準貼合,才使得后面的研發(fā)重新取得了進展。

記者:當時有其他選擇嗎?最后為什么選擇使用了3D打印技術(shù)?

張亮:有其他的選擇,但我們最終選擇了3D打印。簡單說,這個仿生外骨骼就是類似于漫威電影中鋼鐵俠的戰(zhàn)甲,不過我是用碳纖維作為主要材料,它的整體厚度只有3毫米,整體重量不超過100克,非常輕便,跟我的皮膚直接接觸。外部通過一些其他的手段進行固定就能貼合人的身體。碳纖維非常輕便,許多跑車都是用碳纖維做車身框架以減輕重量提高速度。如果是用傳統(tǒng)機械,加工不了碳纖維,而如果使用傳統(tǒng)的機械材料,對于剛開始學走路的我其實是一個負擔,所以最后選用了近些年比較熱門的3D打印技術(shù)。3D打印技術(shù)現(xiàn)在比較成熟,花費的時間也很短,從加工到成品運送到我手上只用了兩天。

張亮。本人供圖

四個月完成仿生外骨骼

從寢室走到教室,400米走了40分鐘

記者:你們花多長時間完成了仿生外骨骼,其間害怕過失敗嗎?

張亮:從最開始有想法到仿生外骨骼完成制作,整整用了4個月。其實人生中成功只是一時的,失敗才是常態(tài)。但是怎樣面對失敗,卻把人分成了不同的樣子,我覺得自己是那種即使遇到了失敗,也會從原地爬起來繼續(xù)向前的人。

記者:有了仿生外骨骼后,你自己做了什么準備?有沒有醫(yī)療機構(gòu)的專業(yè)建議?

張亮:上大學后,我基本上都是用輪椅代替行走。有了這套輔助行走器具后,即使依靠它我能站起來,但走路最終還是要靠我自己。所以我先做了一些康復(fù)訓練增強體質(zhì),特別是訓練肌肉的強度。我去醫(yī)院做檢查,醫(yī)生也告訴我,站起來后要慢慢加大運動量。

記者:4月5日后,你又行走過嗎?

張亮:每天都有嘗試去走一走。4月7日,我和同學一起走去教室上課。從寢室到教室大概400米,我硬生生走了40分鐘。因為之前沒有走過路,腳底皮膚比較嫩,開始行走后,腳底還起了水泡。雖然過程比較艱難,但我很享受這份行走帶來的樂趣。

一直按照內(nèi)心的想法行動

大學畢業(yè)后可能會創(chuàng)業(yè)

記者:你是什么時候知道自己得了“脆骨癥”?之后是如何度過的?

張亮:我大概是四五歲開始記事的,也是那時候知道自己得了“脆骨癥”。除了小時候因頻繁的骨折,感覺痛以外,其他方面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艱難”。因為爺爺奶奶意識到我可能會在意別人的眼光,所以他們在我小時候就教育我、培養(yǎng)我不要在意外界的看法,要按照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行動。我覺得這一點對我的人生影響特別大。

記者:你的攝影愛好還在堅持嗎?

張亮:是的,去年拿了一個全國攝影比賽的優(yōu)秀獎。這學期,我跟幾個攝影愛好者開了一個攝影工作室。

記者:接下來,你有什么規(guī)劃?

張亮:我可能不會去考研。我覺得如果專業(yè)技能過硬的話,能早點就業(yè),早點步入社會更好。我計劃大三、大四出國留學之后直接進入社會找工作,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我也會考慮創(chuàng)業(yè)。

記者:你站起來之后發(fā)了一條朋友圈,給人印象深刻。

張亮:

“玉骨淬火,百煉成鋼

敢教萬刃寒山,不敵我身作劍

終于,我還是站起來了”

朋友圈發(fā)的這句 是我站起來那天的感嘆。生活中,我時常用羅曼·羅蘭的一句話激勵自己——“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識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我覺得我就是這樣一個英雄主義者。

去年張亮駕著扭扭車參加高考的一幕感動了無數(shù)人。(圖據(jù)人民日報微信)

【人物介紹】

張亮,安慶市宿松縣人,自幼患有“脆骨癥”,頻繁骨折讓他的身高只有同齡人的一半,由于失去了獨立行走能力,扭扭車成為他的代步工具。雖然身體殘疾但勤奮勇敢、樂觀豁達,去年張亮駕著扭扭車參加高考的一幕更是感動了無數(shù)人。最終,張亮以超過安徽省理科一本線44分的成績被安徽工程大學計算機類專業(yè)錄取。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