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菜“黑科技”現(xiàn)身北京街頭 智能賣菜 還需智能買
2018-05-16 17:24:00 來源:北京晚報
  
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居民嘗試著買了一斤水果

長昆名居小區(qū)內的智能柜
  在零售市場逐漸疏解的背景下,如何在家邊買上放心菜,成了北京市民最為關心的問題。便民菜店、社區(qū)直通車……人們正在嘗試著各式各樣的替代方案。
  近日,又有賣菜“黑科技”走上街頭,自動保鮮、稱重、結賬的24小時智能蔬菜柜,能讓居民拉開“抽屜”就買菜。
  自助賣菜如何實現(xiàn),又能否滿足居民的需要?智能賣菜,還需要市民的“智能”配合。

  自動稱重

  拉開“抽屜”

  就能買菜
  西直門向北,天兆家園東門外,一組紅白相間的金屬柜,吸引著來往居民的目光。
  柜子上方是兩行綠色的大字,寫著“蔬心食客社區(qū)便民微菜場 北太平莊街道智慧社區(qū)便民柜”.
  “說是自助賣菜的,可我不會用。”蘇女士面前的柜子2米多高,被分為24個小格。遠遠望去,像是摞在一起的24個烤箱。透過格子上的玻璃,可以看到里面裝著不同的蔬菜水果,有西紅柿、丑橘等散裝貨品,也有櫻桃、草莓等盒裝水果。每個格子上,都貼著一個不同的二維碼。
  蘇女士回憶,這個柜子安放在這里已經有幾個月的時間,也看到過往來居民開柜買菜,“這不一直想學學么,現(xiàn)在新東西真多。”
  “我們這叫做智能菜柜,居民可以自助買菜和水果,其實挺簡單的。”正在說話間,智能菜柜的工作人員驅車來到小區(qū)門口,每天上午九十點鐘,是菜柜補貨的常規(guī)時段,“您拿手機我教您操作一下,一學就會。”
  打開手機中的微信App,工作人員掃描了菜柜上的二維碼,軟件界面旋即切換至智能購菜的界面:“您是第一次注冊,需要注冊并且充50塊錢,充錢后,就能打開柜子了。”
  按照工作人員的指引,蘇女士充值50元錢后,再次用手機掃描菜柜上西紅柿一格的二維碼,柜門立即彈開,此時蘇女士才發(fā)現(xiàn),被打開的柜門不像“烤箱”,更像一個抽屜。
  “每一個抽屜就是一臺電子秤,咱們要多少拿多少,關上柜門就計費。”智能菜柜工作人員介紹,菜柜使用的是“減量稱重”的方法,當顧客拿走一定重量的貨品后,菜柜會自動用減少的重量,乘以菜柜上顯示的單價,算出具體的價格,再通過手機軟件自動扣費。如果顧客開柜后,發(fā)現(xiàn)沒有想買的貨品,只要關上柜門即可,軟件不會扣費。
  一陣挑選過后,蘇女士取出兩串水果西紅柿并關上了柜門,手機上也收到了消費提示,西紅柿的重量1斤出頭,按照菜柜上14元每公斤的單價,共消費8.2元:“不算貴,去超市也是這價格。”
  晝夜運營

  可售蔬果二三十種

  年輕客戶最多
  “這個挺方便的,我現(xiàn)在都在這兒買水果。”拉著送貨的小車,京東配送員李陽(化名)在菜柜前停下腳步,熟練地用手機刷開了水果西紅柿柜門,精挑細選后,他只拿出一個西紅柿,用袖子擦擦就啃了起來。手機客戶端顯示,此次消費為1元錢。
  李陽笑稱,自己最常消費的還是這里的梨,因為比超市便宜很多,餓了渴了,就從柜里拿一個:“那種大的,差不多3塊錢一個,我都買了N次了。”
  “我們的菜很多都是自有基地自產自銷的,一是保證質量,二是保證價格。”菜柜工作人員表示,天兆家園的智能菜柜運營已有三個多月的時間,日銷售量百余單,其中主要客戶還是年輕人。
  為保證菜品的新鮮程度,智能菜柜具有自動溫控功能,夏天溫度保持在8到12攝氏度,冬天4到8攝氏度。
  與此同時,每天菜柜都會統(tǒng)一補貨,一些未銷售的水果蔬菜,也會替換成新品。菜柜管理員的手機客戶端還可以隨時關注菜柜狀態(tài),統(tǒng)計銷售量,并根據(jù)銷量在日后的配貨中進行品類調整。
  工作人員介紹,按照計劃,每個菜柜可以配送12種蔬菜和12種水果,不過目前仍以銷售水果和包裝后的蔬菜為主。由于同價格菜品可以放在同一個格子中,因此實際銷售品類比24種還要多,可以達到30個品類。
  “相比直通車、菜店等方式,智能菜柜占地小,基本每個社區(qū)都有條件裝。”智能菜柜運營企業(yè),北京蔬心食客農副產品商貿公司負責人李兆東表示,與其他解決居民菜籃子的方式一樣,智能菜柜可以讓居民購菜更為方便,同時還可以解決菜車占地大、擾民、產生垃圾等問題。作為社區(qū)“微菜場”的一種嘗試,今年將有更多菜柜入駐京城的各大社區(qū):“可以說,蔬菜進社區(qū)的發(fā)展空間還很大。”
  便民菜柜的另一大優(yōu)勢,則是24小時不間斷營業(yè)。
  “每天回家甭管多晚都能買到水果,而且可以挑。”天兆家園居民周先生常常加班,回到家時,周邊超市都到了關門時間。智能菜柜的出現(xiàn),正好滿足了周先生的需求,“如果還能賣點肉之類的生鮮就更好了。”
  “截止到目前,菜柜注冊人數(shù)已經超過1200人,銷售量超過7500單。”智能菜柜項目負責人于國利介紹,自2018年1月開始,智能菜柜已在五個社區(qū)運營。天兆家園的智能菜柜,則是其中的“銷售冠軍”,平均每日銷售額約為600元,最高銷售額則達到過960元,平均每單價格約為12至15元,“有人就買一個西紅柿,幾毛錢也可以結賬。”
  升級建議

  除了智能

  還需人性
  “這有點兒高啊,最上面這層都不好瞅。”與天兆家園不同,長昆名居的智能菜柜被安放在小區(qū)內。60多歲的王女士個子不高,站在柜前只能勉強看到最頂層中的菜品,打開柜門挑選菜品,對她來說也有些困難。
  與此同時,柜子面板上的定價,也讓王女士有些犯暈--按照公斤計價的方式,與超市、菜市場有所不同--這讓習慣比價的王女士無所適從:“每個都得換算一下,不如還是按照咱們老百姓熟悉的方法標。”
  同樣的細節(jié)問題也出現(xiàn)在天兆家園,藍色液晶屏顯示的價格,在陽光下顯得影影綽綽,即便是年輕人,也要反復辨認才能看清。一位過路居民表示,之所以沒有嘗試過智能菜柜,就是因為價格標示不夠清楚,怕花了冤枉錢:“其實價格不貴,但歲數(shù)大了看不清楚,想想還是去超市吧。”
  對于中老年消費者來說,如何“入門”則是最大的難點。
  “感覺新生事物挺好,可沒人教不太敢用。”圍觀鄰居順利從菜柜買菜,70多歲的楊女士頗為羨慕。雖然會用微信聊天,也開通了支付功能,對于充值、購菜等一系列操作,她仍覺得把握不足。尤其是充值金額不滿50元不能開柜的規(guī)定,也讓楊女士有所警惕:“新聞里說有些軟件交了錢就取不出來了嘛,我怕這錢到時候也取不出來。”
  據(jù)觀察,配送人員進行配貨時,前來咨詢、購物的業(yè)主也最多。以天兆家園為例,上貨的短短十幾分鐘內,就有四五撥居民前來詢問智能柜的使用方法,并有兩組居民在指導下完成了注冊、購物等一系列操作。
  對于居民配備專人“教買菜”的建議,菜柜配貨工作人員表示,公司有專人進行教學。然而天兆家園和長昆名居兩處智能菜柜,均沒有看到有人值守。
  “希望計費的顯示屏可以大一點,拿出多少來,能實時顯示。”楊女士建議,“智能”之外,想要吸引更多消費者,企業(yè)還應該多了解消費者需求,如平日里的買菜,都是先稱后買:“既然智能,這個還是好實現(xiàn)的,別都在手機上顯示。”
  “目前市面上投放的是二代柜,接下來將有三代柜。”智能菜柜項目負責人于國利表示,預計2018年底,新一代智能柜將在近二百個社區(qū)投放,新智能柜功能上會有進一步升級,如對價格顯示不清等問題進行調整,消費會更加直觀。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