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旅局將探索2.5天休假 專家:不具有強制性
2016-02-03 07:43:19 來源:

  

(來源·城市頻道)國家旅游局今年將探索夏季2.5天休假模式,創(chuàng)造條件讓員工錯峰休假、彈性休息。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本期觀點:“人性化”休假也需因地制宜。

央廣網北京2月1日消息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炎熱的夏季,如果有兩天半的假期,你會去哪里?

去年以來,我國已多次公開強調落實帶薪休假。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在前不久召開的“2016年全國旅游工作會議”上說,今年將推動完善針對民辦非企業(yè)單位、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等單位的職工休假保障措施;加強帶薪年休假落實情況的監(jiān)督檢查;推動地方和企事業(yè)單位在保證每周法定40小時工作時間、不影響群眾辦事的前提下,創(chuàng)造條件讓員工錯峰休假、彈性休息,探索夏季“2.5天休假模式”。

消息一出,大家紛紛在網上留言,發(fā)表觀點。最普遍的疑問是,我每周兩天的休息都不能保障,2.5天休假怎么可能?中國未來研究會旅游分會副會長劉思敏說,目前大家對這一休假模式有誤讀,實際上它并不是意味著每周40小時工作制減為36小時工作制。

劉思敏:這一方式與勞動法沒有任何關系,實際上它并不是意味著每周40小時工作制減為36小時工作制。在保證工時的基礎上,它是一種調休的形式,所以我們對它抱有這樣的期待實際上是一場美麗的誤會。文件里有三個關健詞:第一是有條件,沒有條件就可以不做;第二是提倡,不是強制;第三是暑期。這三個關鍵詞就表明這個政策是倡導型的政策,所以其可操作性以及覆蓋面都是較為有限的。

旅游業(yè)內人士同樣對兩天半假期普遍抱有期待。但劉思敏認為,長假短缺才是中國旅游業(yè)發(fā)展瓶頸,也可以說是提升民眾幸福感的瓶頸。

劉思敏:由于我們國家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社會轉型非常劇烈,因而產生了三大需求。首先,數以億計的異地就業(yè)人群有探親的需求。第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較為富裕的群體有旅游消費的剛性需求。第三,我們的西部地區(qū)在發(fā)展旅游方面有很大優(yōu)勢,但是它的客源是來自于東部,所以長假短缺才是中國旅游業(yè)發(fā)展的瓶頸,也可以說是提升民眾幸福感的瓶頸。帶薪休假雖然聽起來很美,但是實現起來比較困難,增加黃金周可能才是現實的解決之道,所以我建議在增加5、6個法定假日的基礎上,恢復黃金周,同時在8月上旬增加一個黃金周。

“人性化”休假如何做到因地制宜?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對此進行了分析與解讀。

經濟之聲:劉思敏教授認為兩天半的假期意義不大,他認為應該增加長假,您對此怎么看?

蘇海南:我認為兩者可以同時存在,從旅游的角度來說,增加長假更加具有現實可行性和針對性,但是兩天半的休假模式也是一種平衡勞動者工作與生活關系的措施。

經濟之聲:劉思敏教授認為那三個關鍵詞對兩天半假期模式的影響還是非常有限的,您是否認同這一看法?

蘇海南:確實如此,它不具有強制性,所以落實起來會面臨很多問題,但是針對白領群體采用這一模式的可行性還是比較大的。因為有些工作可以在家里完成,所以針對這類群體采用兩天半的休假模式,一方面便于平衡它們生活與工作的關系,另一方面有利于減少大中城市的擁堵狀況,第三也可以鼓勵這些群體就近去郊外旅游,從而擴大內需。

經濟之聲:什么類型的企事業(yè)單位可以采用這種模式?

蘇海南:例如機關事業(yè)單位,但問題就是企業(yè),特別是對于流水線工作的企業(yè)來說,讓藍領勞動者今后也能享受兩天半的休假是一個比較大的難題。但是鑒于目前大中城市的情況,先在一些有條件單位里面試行也是一種選擇。

經濟之聲:在法律層面我們能再多做一些什么?

蘇海南:首先,法律層面規(guī)定的法定節(jié)假日一定要嚴格按照法律法規(guī)執(zhí)行。第二,地方也可以繼續(xù)完善法規(guī)的修訂。第三,用人單位一定要了解并遵照法律法規(guī)。第四,勞動者也要了解法律規(guī)定的休假權利,如果休假權利被侵犯,我們可以向有關方面投訴。在落實好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強制性休假的基礎上,具備條件的企業(yè)也可以嘗試采用這種鼓勵性的、非強制性的兩天半的休假模式。

  責編:江婧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