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內(nèi),先后兩名來自鐵嶺男子捐獻造血干細胞,救助的還都是來自浙江的90后男患者,這樣的巧合近日在沈陽發(fā)生了。7月26日,沈陽晚報、沈陽網(wǎng)記者在解放軍第463醫(yī)院采血室見到了遼寧省第158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李凱。
36歲的李凱是遼寧省鐵嶺市開原縣的建筑業(yè)農(nóng)民工。2008年至今已經(jīng)獻血近10次,總獻血量約4000毫升。2010年,他看到太原街有個獻血屋,便走進去進行了造血干細胞捐獻采樣。李凱從2013年起加入志愿者團隊,經(jīng)常到各地做義工。
李凱的父母都是農(nóng)民,一直支持兒子獻血、做義工。聽說兒子要捐獻造血干細胞卻不同意了。經(jīng)解釋,老人提出要求:捐可以,到沈陽后每天要拍照片發(fā)給父母。
在寫給自己將要救助的陌生患者的一封信中,李凱寫道:“我是在今年3月18日接到紅十字會的電話,告訴我在6年前獻血留的血樣和你配型成功了。當我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真是太高興了!”李凱還告訴那個遠在浙江的“弟弟”:“大哥哥告訴你,我來幫你戰(zhàn)勝病魔,重獲新生!”
骨髓庫的志愿者中,配型成功后拒絕捐獻的并非少數(shù)。遼寧省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服務(wù)大隊隊長竇偉介紹:“有自己不愿意捐了的,有家人阻撓的,更多的還是更換電話的。所以在此呼吁,在骨髓庫做過登記采樣的志愿者,如果更換了聯(lián)系方式,一定要記得通知骨髓庫。”
目前中華骨髓庫遼寧分庫的登記采樣志愿者已經(jīng)有近13萬人,每年成功捐獻者不足10例。李凱是遼寧省第158例捐獻者,也是今年的第6例。他與本報7月21日報道過的馬旭,則是開原縣至今為止的前兩位捐獻者。
(記者 唐子勻 攝影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