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wǎng)事·感動2018”二季度網(wǎng)絡人物群像掃描
2018-07-20 17:11:08 來源:新華網(wǎng)

新華社北京7月19日電 題:讓弱者變強 讓暗處有光——“中國網(wǎng)事·感動2018”二季度網(wǎng)絡人物群像掃描

新華社“中國網(wǎng)事”記者楊思琪

“中國網(wǎng)事·感動2018”二季度網(wǎng)絡人物評選結果19日正式揭曉。此次獲評的10位“感動人物”身居五湖四海,遍布各行各業(yè),都以實際行動踐行著初心和信仰。

他們,歷經(jīng)苦難,卻永遠陽光向上;他們,生活安康,卻心懷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他們用深沉的熱愛在一方土地上有所奉獻,有所堅守,有所創(chuàng)造。讓我們一同傾聽他們的故事。

讓無力者有力 讓柔弱者變強

黃如方,浙江臺州人。作為一名假性軟骨發(fā)育不全癥患者,雖然身材與普通人有別,但他臉上洋溢的坦然、自信、陽光卻是很多人都缺少的。2008年,黃如方聯(lián)合創(chuàng)立公益組織“瓷娃娃罕見病關愛中心”。2013年,為關愛更多病種的罕見病患者,他又成立了“罕見病發(fā)展中心”,通過培養(yǎng)、孵化、能力建設、小額資助等方式推動罕見病患者服務組織的發(fā)展。作為國內罕見病公益組織領域的開拓者之一,他克服重重困難,為無數(shù)罕見病患者送去了“一米陽光”,還被稱為“一米老大”。

格?;?,寓意“愛與吉祥”,是藏區(qū)的吉慶之花,有著頑強的生命力。14年前,一個名叫洪波的漢族女人來到藏區(qū),偶然被賣蟲草的兩個小女孩所觸動,便成立了格?;ㄎ鞑恐鷮W組織,幫助西部藏區(qū)貧困學生實現(xiàn)朗朗讀書夢。截至2017年底,洪波的格?;ńM織捐助人達30萬,募集并投放捐助金1.5億元,為6萬名藏族學生提供了一對一捐資助學,各類教育項目共覆蓋40萬藏族孩子。如今,洪波被稱為40萬藏族孩子的“媽媽”,也成為孩子們眼中最美的格桑花。

“我們多一些陽光,這些家庭就會多一些希望。”在“85后”藏族女孩嘎松曲珍看來,自閉兒童都是遺落凡間的星星。自2009年進入安徽合肥一家自閉癥兒童康復中心工作以來,嘎松曲珍共輔導過200多個自閉兒童,其中60多個已經(jīng)達到很好的康復效果。曲珍說,“幫孩子融入社會”是她追求的目標。她希望大家對自閉兒童多一些耐心和包容,幫助這些孩子更好地融入社會。

用一己行動勇?lián)鐣熑?/strong>

位于遼河平原北部、科爾沁沙地南緣幾十公里處的臥龍湖,是世界鳥類遷徙通道上的重要驛站之一。67歲的濕地“護鳥人”高國武每天隨身攜帶一臺照相機、一架望遠鏡和一包解毒藥物,在此徒步巡視二三十公里,觀察濕地里各種鳥兒的生存狀況,并對受傷的鳥兒實施救護。十年如一日,即使身患風濕和濕疹,遇到兇殘的盜捕者,高國武也未曾退縮。“我就希望鳥兒有個安全的棲息地,人與自然應該是共生的。”他說。

“曾被愛相待,就愿用更多愛對待別人。”十年前,汶川大地震,羌族女孩蒲虹學被廢墟埋72小時,失去左臂和右腿;十年后,大學畢業(yè)的她選擇回到家鄉(xiāng),用自己的身體守護故土“非遺”羌繡。引進現(xiàn)代化設計理念,開發(fā)新的手工藝產(chǎn)品,組織震后幸存的繡娘進行培訓,幫助她們靠手藝獲得一份有尊嚴的收入……從“受助者”到“施助者”,蒲虹學用堅強和熱愛演繹了“助人自助”的真諦,更用自己的力量守護著自己民族的文化。

“檢察官不顧個人安危勇擒持槍歹徒,令人敬佩!”5月6日,湖南省婁底市婁星區(qū)檢察院檢察官謝新星見義勇為擒歹徒的事跡迎來當?shù)厥忻竦慕豢诜Q贊,其勇擒歹徒的視頻也迅速在網(wǎng)絡上傳播開來。面對持槍犯罪嫌疑人,作為一名基層檢察官,謝新星毫無畏懼,憑借職業(yè)敏感和過硬的職業(yè)本領,與群眾將犯罪嫌疑人抓獲并移交給警方,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檢察官的英勇無畏和社會擔當。

做好事不難,難的是一直做;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很多好事。在四川都江堰的奎光塔街道,有位“撿煙頭爺爺”沿街撿拾煙頭和垃圾,從石橋上到大樹邊,再到人行道,一處不落;還義務守護家園、掏下水道、巡查網(wǎng)吧……哪里搞志愿服務活動,哪里就有他的身影。這就是77歲的許曉榮,用自己的點滴熱心事匯成倡導文明行為、服務身邊群眾的股股暖流,因為“管得寬”,被老伴戲稱為“閑事科科長”。“少一些不文明行為,我們的家園就多一份美好。”許曉榮經(jīng)常這樣說。

給暗處送去火種和希望

不同于農(nóng)村孩子臉上常見的羞澀,在甘肅省酒泉市玉門市小金灣民族學校,東鄉(xiāng)族孩子們的臉上滿是自信和陽光。這些改變源自一位“愛夸人”的金老師。2013年,金淑梅成為中國舞蹈家協(xié)會發(fā)起的“新農(nóng)村少兒舞蹈美育工程”志愿者,便開始和志愿者團隊在酒泉市80所學校、3萬余名學生中推行舞蹈教育。為了給沒有舞蹈基礎的農(nóng)村孩子教授舞蹈,金淑梅對學生悉心教導,不遺余力地夸獎……有人說,金淑梅把賞識教育做到了極致,讓舞蹈成為人人都能參與的“美的教育”,更讓孩子們有機會站上舞臺,看到遠方的世界,開始期待與父輩不一樣的人生。

1976年9月,張舉文成為寧夏西海固一名鄉(xiāng)村語文老師。那時村子里的課本印刷水平低,插圖很少。為了讓孩子們學得進去,他就在課堂上畫起了粉筆畫。《背影》里努力爬上月臺的父親,《愛蓮說》里“亭亭凈植”的蓮花、《故鄉(xiāng)》里“細腳伶仃”的楊二嫂……42年里,他共畫了5000余幅粉筆畫,在山里娃心中播下了求知的種子。其實,這名“粉筆畫老師”還會拉二胡、吹笛子、唱歌,只要有助于激發(fā)孩子們的興趣,他都愿意去學。“教師無小節(jié),處處是楷模。”這既是他對自己教學生涯的總結,也是對年輕教師的勉勵。

同樣地處偏遠,位于貴州省黔東南大山深處的上歸里,是一個侗族村寨,貧困人口將近三分之一。1993年初中畢業(yè)后,侗族漢子吳浪主動到缺少教師的上歸里小學協(xié)助教學,1996年成為代課教師。盡管撤點并校、師生減少,吳浪始終用心教書,還做村里掃盲夜校的老師,用侗語和普通話“雙語”教授婦女、老人讀書識字。22年來,他先后培養(yǎng)學生200多名,其中30多人考上了大學。讓更多的孩子讀書,飛出大山、改變命運,是吳浪的初心,更立志打破貧困地區(qū)“越窮越不重視教育,越不重視教育就越窮”的怪圈與輪回。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