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又一技術世界領先 或"接棒"高鐵走向海外
2016-12-17 11:26:01 來源:長江網

 

\

  全球首臺AP1000核電機組——浙江三門核電站1號機組,12月15日正式進入性能測試的最后階段,這也是該機組在裝入核燃料前的最后一項工作,按照計劃該核電機組預計2017年上半年并網發(fā)電。

  全球首臺AP1000核電機組測試進入尾聲

 

  浙江三門核電站1號機組單機容量125萬千瓦,所采用的三代核電技術AP1000,比目前普遍使用的二代核電機組在安全指標上提高了近百倍,并且核電機組的壽命可以延長20年,達到60年。

 

  與正在運行的電站設備相比,AP1000在系統構建中做了大量的“減法”,管道減少80%、電纜減少70%,大幅減少各個設備環(huán)節(jié)發(fā)生損壞、故障的概率,提高了整個核電站的可靠性。AP1000還采用了非能動的設計理念,即在發(fā)生嚴重事故時,無需人工干預,能保證核島安全長達72小時。

 

  更先進的核電重大專項示范工程將開工

 

  不僅如此,在AP1000核電技術的基礎上,我國自主研制的第三代壓水堆核電重大專項CAP1400示范工程,目前已經通過國家核安全局的安全評審,預計于2017年一季度獲批在山東榮成石島灣開工建設。

 

  即將建設的CAP1400核電機組,是我國通過引進、消化、吸收世界先進三代核電技術AP1000的設計理念,自行研發(fā)的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功率更大的先進核電技術,也是我國16個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之一。跟AP1000相比,CAP1400對核反應堆及所有主設備都進行了全新的設計。

 

  CAP1400核電技術的反應堆、主設備、安全系統都經過了大量的實驗驗證,不僅功率更大,同時進一步增強了核電站抗擊地震、外部水淹等極端自然災害的能力。此外,CAP1400核電機組的單機容量達到150萬千瓦,能力更大,經濟性也更好。

 

  核電自主化帶動產業(yè)升級

 

  從引進AP1000,到自主研發(fā)CAP1400,中國核電在三十多年的時間里完成了從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到再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歷程,為我國裝備制造業(yè)的整體水平提升、核電裝備和關鍵材料的升級換代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

 

  上海電氣核電集團總工程師唐偉寶在核電工程領域工作了30多年,1982年大學畢業(yè)之后,他就參加了我國第一臺核電機組——秦山一期核電機組的建設。

 

  當時國外核電技術對中國實行封鎖,由于缺乏建設經驗,設備制造能力薄弱,唐偉寶和同事們只能摸著石頭過河。直到改革開放以后,秦山二期、大亞灣一期等項目與國外展開合作,在引進消化吸收的基礎上,我國的核電發(fā)展走上了快車道。

 

  唐偉寶:“目前我們的裝備能力跟國外比,已經達到了世界頂級水平。比如像深孔加工、支撐板安裝,這些都是蒸汽發(fā)生器里面最為關鍵的技術,應該說我們已全面掌握三代核電的制造技術。”

 

  如今,我國自主研制的三代核電技術“CAP1400”、“華龍一號”相繼問世,整體性能達到世界頂尖水平的同時,三代核電關鍵設備85%以上都已經實現了國產。

 

  我國核電建設能力全球領先

 

  經過30多年不間斷積累的核電工程建設和運營經驗,目前我國的核電建設能力已經走在了全球前列?,F在, AP1000核電機組分別在中國、美國共有8臺正在建設,我國浙江三門核電站、山東海陽核電站各有兩臺,其中三門一號機組建設進度最快,即將并網發(fā)電。過硬的核電建設能力,嚴格的技術安全審查,使得三門一號機組作為“世界首堆”的同時,能夠為全球其他AP1000機組提供大量的反饋信息和建設經驗。

 

  三門核電站的“全球首堆”,只是我國核電建設能力的一個縮影。建設能力提升離不開先進技術的研發(fā)支持。以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CAP1400”為例,為了測試其技術指標,檢驗其系統、設備能否滿足嚴格的核安全和核電工程要求, “CAP1400”投入建設之前經過了無數的測試。

 

  當下,我國在建核電機組有近30臺,占全球在建核電機組裝機容量的42%,建設規(guī)模全球第一。目前,中國的核電企業(yè)正積極推動與歐洲、拉丁美洲、非洲等近20個國家的核電項目合作,這其中,土耳其、英國、阿根廷等方面都傳來了好消息,以“CAP1400”、“華龍一號”為代表的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紛紛實現“走出去”。核電有望成為繼高鐵之后走出去的又一中國制造品牌產品。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