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談 | 女大學生譚昊瑜的作品要上天!最難的是尋找創(chuàng)新點
2023-03-31 09:11:00 來源: 長江日報

近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fā)布2023年度三次飛行任務標識,分別是天舟六號飛行任務、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行任務。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史上,首次面向全社會公開征集任務標識。此次公布的三個標識中,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行任務標識是由四川美術學院研究生譚昊瑜設計的。3月29日,譚昊瑜做客《面談》,與我們一起來談談設計背后的故事。本期《面談》全網(wǎng)點擊超50萬。

譚昊瑜做客《面談》。直播截圖

什么樣的機緣,參加了這個比賽?

譚昊瑜:2023年2月15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正式發(fā)布《2023年度載人航天飛行任務標識征集活動公告》,面向社會公開征集2023年度載人航天飛行任務標識。官方在微博和公眾號都發(fā)了征集信息。

整體來說,參賽要求:設計需要凸顯中國元素以及載人航天的任務特色??萍几泻退囆g性結合在一起。同時,還要考慮到它是三次任務,它們之間的一個系統(tǒng)性、協(xié)調性和連續(xù)性。

學校老師們很重視,在研究生群里給我們做了推薦,同學們開始準備參賽。

如何開始設計的?總體設計有什么思路?

譚昊瑜:我們做設計之前,首先要找一些參考。我們當時看了很多國際和國內的一些標識設計。然后,我們進行了一些圖形上的分析。根據(jù)老師的仔細講解,我了解了空間站和飛船大體的結構。之后,我們開始做草圖。草圖做了很多個版本,也嘗試了很多不同的形狀。除了圓形以外,別的形狀和空間站、飛船之間的一些不同的組合方式。緊接著是細化階段,細化階段要簡單一些,是在之前的草圖階段上,對它進行優(yōu)化。

譚昊瑜設計的作品。

設計中涉及了哪些元素?

譚昊瑜:因為它是一個航天的標識任務,所以它一定要把載人飛船和空間站表現(xiàn)出來。這個元素是標識里面最主體的部分。另外,我還在里面設計了一些宇宙的元素,比如聯(lián)想到星星、宇宙飛船升空之后地球變得很小,所以必須有地球的元素。這些都是歷代的航天任務標識里有的元素,也是航天標識里必須要有的元素。所以,我的設計點放在飛船的尾焰和它的“17”這個數(shù)字的結合,這是我主要的特色。就像飛船發(fā)射出去,后面噴射出的一個火焰和數(shù)字17的結合。

設計標識時,你最大的設計點是什么?

譚昊瑜:我最大的設計點是數(shù)字“17”這個位置。可以看到之前他們的飛行任務的標識其實都不是對稱的,但是在我的設計里面,我設計的比較對稱,就好像是一個中心構圖,旁邊有一些星星,整體是往上升空的一個感覺。這個“17”和飛船也呈現(xiàn)出一種往上直沖云霄的感覺。這樣的設計,是我們對中國航天的美好祝福,也體現(xiàn)了我們中國航天正在蓬勃上升的趨勢。

最初,在我設計的標識里,數(shù)字“17”并不是在飛船尾焰部分。我之前的一些設計圖,“17”是壓在整個空間站后面的。但在后面調整的時候,老師給我了一些意見。如果“17”壓在后面,層級看著會比較混亂,無法突出空間站和飛船的部分。所以,我就把它調整得層級更清晰。我多次調整時,突然發(fā)現(xiàn)這個尾焰部分好像可以用來把“17”突顯出來,會顯得層次比較清晰。同時,也會有視覺中心的點,這樣一來,“17”就比較顯眼。

關于顏色的設計,你的設計理念是什么?

譚昊瑜:我們看到一些別的科技相關的一些標識,它們的顏色都是以藍色為主。因為藍色在色彩上是一個比較冷靜、具有科技感一種顏色,而且大家對于飛船升空時的顏色、天空的顏色都會聯(lián)想到藍色。所以,我整體用的大部分顏色依舊是藍色。因為紅色是中國的一個代表色,在邊框上和“17”采用了紅色。這兩個顏色結合就既有中國特色,也有航天科技的氛圍。

面向社會征集,會有很多有經(jīng)驗的設計師參賽,你以學生身份參賽是否有壓力?

譚昊瑜:還蠻有壓力的。我們當時做設計的時候,并沒有抱著自己一定會被選上這種心態(tài),也沒想著去競爭。因為這一次,很難得是的一次面向公眾的征集,所以我的心態(tài)是“重在參與”。我只想盡力把自己的東西做好,如果沒有被選上的話,我也可以去學習被選上的那些比較厲害的設計師的一些作品,對自己以后的設計有一定的啟發(fā)。參賽的還有很多本科生,大家都是盡力而為。

導師給了你設計的作品哪些建議?

譚昊瑜:學校對這次參賽非常重視,征集公告發(fā)布后,設計學院成立了以向海濤、胡永攀、晏莉、呂曦等教師為主的跨專業(yè)指導教師團隊。不但有文化創(chuàng)意視傳專業(yè)的老師,還有產(chǎn)品工業(yè)設計專業(yè)和數(shù)字媒體專業(yè)的老師,多個領域的老師們都給我提供了一些建議。比如,我們本專業(yè)老師,他給我的建議集中在我做的標識信息傳遞是否準確、整個畫面布局是否合理,基本是視覺上的一些建議。但工業(yè)設計專業(yè)的老師,因為他們的研究方向更加硬核,他們對關于機械、對產(chǎn)品了解更深入,他們會更關注空間站的結構設計是否正確、飛船對接位置是否正確。老師們發(fā)揮各自專業(yè)優(yōu)勢,在設計需求分析、標識形狀設計、空間站構型規(guī)范、文化寓意、造型色彩等方面進行深入指導。這個過程中,我也學習到很多。

征集活動從2月15日開始到3月6日結束,準備時間只有兩個多星期,你是如何分配時間進行的?

譚昊瑜:首先是做調研,國內、國際上相關設計的調研。草圖階段是我花費時間最多的一個階段。我做了很多版本的草稿,經(jīng)過老師提意見,我反復修改后,大概有一個比較完善的版本。后期,我只需要在這個版本上,進行更精細的優(yōu)化就可以完成這個設計。前期調研花的時間要久一些,后面制作階段相對順利。

聽說你和小伙伴們一起“補課”,學習了很多航天知識?

譚昊瑜:參加本次征集前,我對航天知識的了解并不深入,最多是看到電視上發(fā)射現(xiàn)場后,內心感到很激動、很自豪。但沒有去關注飛行空間站和飛行器的結構。我做的這個“十七號”,它是對接在核心艙的一個前向端口的,“十六號”是對接在核心艙的徑向端口,天舟六號貨運飛船是對接在核心艙的后向端口,這些航天知識是我們之前沒有了解過的。設計剛開始,我不斷犯錯誤,剛設計出來的那些版本可能它的結構上就不正確。老師建議我們,一定要多看一些模型,多看載人航天工程網(wǎng)站上給的資料。從那些資料上面,我們逐漸地對航天空間站、宇宙飛船、載人飛船的結構上更了解一些,對我們的設計幫助也很大。

設計過程中,最難克服的是什么?如何克服的?

譚昊瑜:我覺得整個過程中,比較難克服的是時間問題和創(chuàng)新點的尋找。一邊上課,一邊要抽空去完成設計,沒有那種一氣呵成的感覺。這個標識的創(chuàng)新點在于如何在使用相同的元素情況下做出一些不同的創(chuàng)意。反復地制作、嘗試,來找尋靈感,整個過程是不容易的。

現(xiàn)在你是研究生一年級,經(jīng)過了以自己的方式為“大國重器”貢獻一份力量。未來,對自己的職業(yè)生涯,有什么打算?

譚昊瑜:這次我設計的標識能入選,我覺得是對我很大的一個鼓舞。只要努力,任何人的夢想都會被照進光。只要努力,就有希望讓自己的付出更有價值。爸爸得知我設計的標識入選了,高興得發(fā)了3條朋友圈。這次得到這么多朋友的喜歡和認可,未來我會繼續(xù)好好學習設計,立志做一個優(yōu)秀且有思想的設計師。

點擊觀看直播回放↓

海報設計|張莉

(長江日報記者陳靜茹)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