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評論員徐漢雄
“我就是那個悲劇。”提起近期比特幣價格的暴跌,杭州一位知名的比特幣玩家表示,賬面資產直接抹去了將近兩個零,從千萬到十萬級,就剩了點零頭。另一位礦機的玩家則徹底退出了幣圈,改行做微商,賣賣手機配件和水果。(據11月25日《都市快報》)
從年初的一萬九千多美元高位,到日前一度跌破4000美元,比特幣年內跌幅達到76%,虧損慘重的玩家“哀鴻遍野”,杭州的這兩位只是其中的縮影。有專家一語道明:數字貨幣目前沒有產生社會利潤,更多來源于一種炒作,信心的減弱必然會引起拋售。如今有“挖礦”老板連電費都付不起,比特幣“閃崩”帶來的“礦難”殃及整條挖礦產業(yè)鏈,從礦工、礦場、礦機銷售到礦機生產商,都一損俱損。
比特幣的故事大家并不陌生,雖然因其數字貨幣的特點,一度披上神秘色彩,讓人相信這就是未來,這就是潮流,可以永立潮頭,潮水退后,才知誰在裸泳,不過重復了昨天的那些荒誕而已。投資大師彼得·林奇說,你無法從后視鏡中看到未來。但我們可以看到走過的痕跡,看到從1630年前后的荷蘭郁金香炒賣風潮,到1982年的長春君子蘭的瘋狂倒買倒賣,到后來的一些商品炒作,都是騙人卻騙不了自己的荒唐。每一起神話的開始,都是相信只漲不跌,而引來眾多趨之若鶩的跟風者,最終不過是擊鼓傳花的游戲,接盤的后浪被拍死在沙灘上。
每一個人都相信自己會是幸運者,想從中掘一桶金,每個參與者其實都是賭徒,投機的背后是不勞而獲的貪婪與一夜暴富的臆想,而現(xiàn)實是無情的,天上不會掉餡餅,只有勞動才能創(chuàng)造財富,價格也不可能總是偏離價值。如今的一些比特幣玩家,轉而賣水果、賣鞋賣絲襪,也有堅守者,認為“這個行業(yè)是有信仰的”。而真正的信仰,當是以腳踏實地創(chuàng)造生活,任何投機注定是夢一場。
比特幣再次讓人花錢買個教訓,對財富的渴求,還當從賣水果這樣的現(xiàn)實做起,服務于他人,為社會創(chuàng)造有益的價值才是正道。對任何新的套路,哪怕包裝得再完美,噱頭再誘人,也當保持一份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