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木雕大師鄧道航去世,享年85歲
2023-03-14 12:05:00 來源: 長江日報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3月14日訊(記者馮愛華 通訊員劉戀)“一個人一輩子,要有自己的足跡、自己的貢獻。將木雕作為終生的事業(yè),我覺得特別值得,因為自己快活,別人認可,雅俗共賞,何嘗不快活。”12日,85歲武漢木雕大師鄧道航因病去世,“雕刻”人生65年,她不僅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培養(yǎng)了兩代武漢木雕傳人,也創(chuàng)新性地為武漢傳統(tǒng)木雕開辟了藝術新領域。

因綴學與木雕結緣

創(chuàng)作中的鄧道航。

創(chuàng)作中的鄧道航。

1938年,鄧道航出生于湖北武漢,是家里的老幺。1958年,20歲的她考入武漢師范學院(今湖北大學),但因哥哥患病無人照顧而被迫輟學。之后國營百花工藝雕刻廠成立,鄧道航帶著自己的畫作毛遂自薦,進廠后跟著著名木雕老藝人梅海清當學徒,就這樣和武漢木雕結下不解之緣。

除了學習傳統(tǒng)木雕技法,鄧道航還在漢陽文化宮免費學習素描、白描,良好的繪畫功底為構圖和打粗坯提供了基礎。傳統(tǒng)武漢木雕以金漆、彩漆神像見長,鄧道航在神像木雕的基礎上,不斷尋找自己的興趣和擅長領域。她的作品中女性形象居多,女媧補天時的波瀾壯闊,白蛇盜仙草的勇敢無畏,知識女性的溫婉端莊……她的刻刀下,仙、妖、人呈現(xiàn)不同的魅力,樸實莊重、妖嬈而不妖艷。

鄧道航在創(chuàng)作中不僅注重整體比例的和諧,細節(jié)上也精益求精。在作品《花季》中,她參考陳逸飛的畫作來塑造16歲女孩的手,并將其柔潤化;在《陳伯華》中,她對人物面部肌肉尤其是額肌、顴肌、眼瞼等都做了精細的刻畫;在《布袋羅漢》中,她根據(jù)人體不同部位肌肉的不同特點,把羅漢面部、胸部和腹部處理得富有彈性、吹彈可破。

拓寬木雕傳統(tǒng)題材

鄧道航武漢木雕作品。

不甘心一直模仿老藝人的作品,鄧道航自覺在藝術上探索,希望為作品注入思想和靈魂。她也是首位將楚文化題材引入武漢木雕的創(chuàng)作者。

武漢南北文化交融,楚風漢韻濃郁,20世紀80年代,鄧道航從楚辭等荊楚文化中汲取靈感,創(chuàng)作了《楚辭·云中君》《神曲》《楚樂圖》《端陽龍舟》等多件大型組雕,其中一些曾在廣交會中央大廳展出,更出口創(chuàng)匯、遠銷海外。

除了楚辭,鄧道航熱愛閱讀中外文學作品,并在其中尋找創(chuàng)作的素材和靈感;也喜歡觀察生活,緊跟時尚潮流,創(chuàng)作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她的審美觀是樸實莊重、崇敬英雄。她曾說,“我對自己嚴格要求,作品中那些英雄式的女性就是我的榜樣”。她曾擔任過湖北省政協(xié)委員,兩次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

1991年,鄧道航因為腱鞘炎提前退休?;丶液螅膭?chuàng)作沒有止步,這個時期她的作品鮮有宏大的場面,而多是人物形象的細部刻畫和神韻展現(xiàn),眼神、手部成為關注的重點。她常說:“我熱愛木雕,學到老、活到老、鉆研到老,它是我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終生事業(yè)?!?/p>

“她是一位真正的藝術家”

鄧道航收藏的報道資料。

“現(xiàn)代化的社會不應該丟棄我們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老藝人伏案孜孜以求的精神品格值得我們代代延續(xù)?!?018年,鄧道航成為武漢木雕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傳承人。而在這之前,她教徒授業(yè),主動肩負起傳播傳統(tǒng)文化的責任。幾十年間,她培養(yǎng)了兩代數(shù)十位武漢木雕傳人,弟子中年齡最小的不到20歲。

“老師教會了我踏踏實實做事、老老實實做人的道理,我這一生都受益匪淺。”曾跟隨鄧道航學習木雕十余年的徐智勤回憶,老師不僅教會他們技藝,更是傳授了匠人精神?!拔矣∠蠛苌畹氖?,老師經(jīng)常帶著我們?nèi)D書館找資料,也會給我們推薦好書籍。”萬正蘭回憶,鄧道航教會他們學習和思考,“不墨守成規(guī),老師在木雕傳承中融入了時代特征和新的文化理念?!钡茏訌堨o,跟老師一樣,在拓寬武漢木雕領域上卓有成效,她不僅把木雕帶入高校課堂,更探索新媒體傳播、文創(chuàng)產(chǎn)品開發(fā)。

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孫正國曾主持開展對鄧道航的口述志研究,遺憾的是,《雕刻人生:武漢木雕省級傳承人鄧道航口述志研究》一書即將出版之際,口述志的主人已無緣得見。在他看來,鄧道航不僅僅是一位手藝人,更為顯著的是其藝術家的特質(zhì)。“鄧道航是一位非常富于想象力、創(chuàng)新力,有自己獨特的藝術理念、藝術追求的人,這讓她有別于一般的手工藝者,而成為一位真正的藝術家”。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